
金依伯介紹幫助老太太的經(jīng)過。
臺海網(wǎng)5月26日訊 據(jù)福州日報報道 昨日下午4點,金山香江紅海園小區(qū)門口,張鳴和金飛又一次見面。和上午見面時緊張焦急的心情不同,此時的張鳴,心里滿是感激,他和哥哥、侄子拉著金依伯的手,不住地說著感謝。86歲的老母親站在一旁,笑意滿滿。這出15個小時的“尋人記”,終于寫下圓滿的結(jié)局。
“這一晚對我們家人來說,真的太難熬了!”張鳴介紹,24日上午,一直在閩清生活的老母親和大兒子一起,照例趁著周末,來福州金山和家人團聚。下午,張鳴的哥哥出門辦事,家人上班未歸,只留老母親一人在家。
“我媽應該是想下樓散個步、遛個彎,就自己出門了。”張鳴說,下午4點多哥哥辦事回家沒見著母親,擺放在門口的母親的鞋子也不見了,意識到情況不妙。經(jīng)查小區(qū)監(jiān)控,下午3點左右,老人獨自一人出了小區(qū),平日里隨身攜帶的手機、電話本都丟在家里。
老人久居老家,對市區(qū)的路并不熟悉,加上年歲漸長,反應也跟著慢了。張鳴一家心急如焚,報警的同時,還分頭去各處尋找。“先是開車找,又怕漏了小路,就騎著自行車滿大街繞,金山跑遍了,高新區(qū)也去了,真是‘地毯式搜索’。”張鳴說,自己已經(jīng)做了最壞打算。
一家人不眠不休找尋的同時,在香江紅海園外,轉(zhuǎn)機正在發(fā)生。“晚上7點多,我坐在小區(qū)門口,就看見老太太一個人慢慢往前走,左顧右盼,像是在找什么。”77歲的金依伯是一個熱心人,這一問,才知道老太太是要回家。
“你家在哪里?”“就在對面。”“走,我送你回去。”怕老太太一個人不安全,金飛便當起了“護送員”。沒想到,繞了一圈,卻沒能找到老太太的家。
“你再回憶回憶,不著急。”一邊跟老太太聊天,一邊耐心陪著她找回家的路,金飛說,這一找,就找了1個多小時。經(jīng)門口保安同意,他們還按著門牌號到疑似小區(qū)單元房敲門,卻發(fā)現(xiàn)并不是老太太的家。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眼看天色漸晚,怕老太太身體吃不消,也擔心家人在小區(qū)守候,金飛又帶著她回到香江紅海園。為緩解她的緊張情緒,金飛還一直用福州話和她聊天,并將老太太妥善安置。
昨日7點多,按前一晚回憶的“線索”,金飛準備陪著老太太繼續(xù)尋找。同一時間,負責“蹲守”花溪路片區(qū)的張鳴騎著單車反復尋找。“全家人一晚上都在外面找,急瘋了!”就在張鳴第三次路過香江紅海園小區(qū)時,熟悉的身影映入眼簾。
“那一刻太激動了,心里的大石頭一下子落地了,多虧了好心人!”張鳴說,上午接了母親回家后,一家人都在想著怎么感謝金依伯。“我們想送一面錦旗表達感謝,可他卻說這都是應該做的。”
昨日下午,為再次向金依伯表達謝意,張鳴與哥哥一家又帶著老母親來到他居住的小區(qū)內(nèi),不住握手致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