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世紀80年代,茶市一條街。
臺海網(wǎng)12月9日訊 據(jù)福州晚報報道 150年前的馬尾船政十三廠、140年前的北峰茶園、140年前的白馬路、100年前的鎮(zhèn)海樓……昨天,加拿大華僑李共青用自己在海外奔波27年收集來的老照片,在黃巷的郭家大院舉辦《李共青先生個人收藏影像展》,并親任講解員,講述照片中的福州歷史,帶參觀者穿越百年。
李共青,祖籍山東省海陽市,上世紀50年代出生于福州一個軍人家庭。父親在抗戰(zhàn)中投筆從戎,南征北戰(zhàn),參與解放福州之戰(zhàn),后長期在福州軍區(qū)工作。李共青在福州完成小學學業(yè),上中學沒多久就遇上“文化大革命”,因為當時學校停課,李共青滿大街閑逛,認識了許多學富五車的文人墨客。在他們的指導下,李共青不但對福州的建城史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還喜歡上了收藏。1969年,李共青參軍。離開部隊后,他進入福建省計委工作,業(yè)余時間依舊癡迷收藏,喜歡收集老照片。1991年,李共青帶著妻女移民加拿大,在經(jīng)商辦廠的同時,繼續(xù)研究福州的歷史文化。他幾乎跑遍了北美和歐洲所有的圖書館、檔案館、展覽館和古董市場、舊貨市場,以致許多古董商人新發(fā)現(xiàn)了福州的老照片、老物件,會馬上聯(lián)系他。
昨天在黃巷郭家大院開幕的《李共青先生個人收藏影像展》,是這位愛鄉(xiāng)至深者收藏的老照片中的“冰山一角”。影像展上的老照片,主要分成四個部分介紹了1860年至1935年間的福州:一是福州城鄉(xiāng)舊影,如舊時的烏山凌霄臺、西禪寺、城門、城樓、街巷等,有的同一景有多幅不同年代的照片,如展出1915年至1935年不同時期不同角度鎮(zhèn)海樓的照片;二是一百多年前城鄉(xiāng)百姓生活狀態(tài)的老照片,如種茶的茶農(nóng)、制茶的茶工、老巷的孩子等;三是馬尾船政與海軍人物展,既有馬尾船政十三廠、船塢、船政學堂、左沈二公祠等建筑老照片,又有船政學堂講義、功牌、船政大臣沈葆楨紫芯楠木書房匾“望云小舍”等眾多老物件的照片,還有薩鎮(zhèn)冰、程璧光、黃鐘瑛、杜錫珪等不少海軍名杰的照片;四是表現(xiàn)福州曾是茶港的老照片,如19世紀80年代外國茶商來榕直接到茶工家里選茶,茶市一條街等。昨天上午,有不少歷史研究者觀展,認為這些老照片對研究福州歷史、城鄉(xiāng)建筑和船政文化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李共青是福州主題老照片的收藏者,也是福州歷史文化的研究者,昨天上午他親自當講解員,向參觀者講述每一幅照片背后的歷史及故事。
此次展覽由福州歷史影像展覽館、福州市三坊七巷保護開發(fā)有限公司共同主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