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傳銘檢查幼兒園安全防范工作落實情況。(資料圖) 臺海網(wǎng)10月8日訊 據(jù)福州日報報道 臺江公安分局新港派出所第五警務隊隊長、現(xiàn)年55歲的林傳銘,從警33年扎根社區(qū),潛心做好社區(qū)的“瑣事”,悉心管好社區(qū)的“責任田”,把轄區(qū)當成自己的家。 入警3年就立功 1985年,林傳銘成為一名公安干警后,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1988年,瓊河糧管站發(fā)生盜竊案。為了盡快抓獲盜竊嫌疑人,林傳銘按照上級部署,連續(xù)奮戰(zhàn)10個晝夜,挨家挨戶走訪摸排,終于在轄區(qū)龍津一巷協(xié)助抓獲盜竊嫌疑人何某,當場搜出未銷毀的七八萬斤糧票。 入警僅3年,林傳銘就因及時協(xié)助破獲該案而榮立集體三等功。從警以來,他曾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獲評福州市公安局“優(yōu)秀公務員”6次,還曾榮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評福建省“優(yōu)秀人民警察”榮譽稱號。 悉心守護“責任田” 從警33年,林傳銘幾乎每年的大年三十都在警務室度過,直到新年的鐘聲敲響才回家與妻女團聚。 林傳銘向記者講述了其中一個除夕夜的遭遇。他年輕時就有胃病,1988年被查出患有胃潰瘍。1992年大年三十晚8時許,林傳銘帶5名保安人員在路通街巡邏時,突然感到胃部脹痛,就近到路通居委會上廁所時暈倒在地上,保安聽到動靜后將他送到省人民醫(yī)院,經(jīng)查他胃穿孔導致大量出血。 林傳銘50歲時被查出患甲狀腺腫瘤三期,經(jīng)碘131治療后兩側腮腺被破壞,長期感覺口干,平時稍多講幾句話就嘴唇干裂。縱然如此,林傳銘仍牢記一名社區(qū)民警的職責,盡心盡力地耕好自己的“責任田”。 創(chuàng)“1 2 4”工作法 利嘉城社區(qū)是林傳銘扎根時間最長的社區(qū)。21年來,他以服務帶動管理,以便民提升質(zhì)效,打造出適用于利嘉城社區(qū)的“1 2 4”工作法。 “1”支群防群治隊伍,構建打防網(wǎng)絡。大利嘉城商場是集電子電器、商務為一體的全國電子器材交易市場,治安環(huán)境十分復雜。林傳銘與大利嘉城保安部負責人組建了巡邏隊、監(jiān)控隊和機動隊,現(xiàn)在,社區(qū)一有什么風吹草動都盡收眼底,警情下降30%以上。 “2”個逆向思維,做實基礎工作。社區(qū)內(nèi)常有空房待租,走訪中又常碰到找不到流動人員的情況,這給治安管理工作帶來諸多不便。林傳銘告訴房東,有房屋出租就到警務室登記,這樣房東不僅能了解房租市場行情,還能得知租客信息情況繼而決定是否出租。“林傳銘警務室”義務租房的消息不脛而走,他也從中獲益,通過身份信息比對抓獲2名在逃人員。除了“義務中介”之外,“林傳銘警務室”還是周邊學校的“臨時托兒所”,在照顧沒能被家長及時接回家的孩子的同時,向孩子們宣傳防盜防騙等日常安防小常識。 “4”項便民服務舉措,變被動為主動。“社區(qū)警務看似單調(diào),卻蘊含著豐富的內(nèi)涵,公安工作說到底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對得起身上警服的最好方式就是盡己所能為群眾服務。”林傳銘每周六上午堅持警務室接待日,每周一上午7時30分,林傳銘都準時出現(xiàn)在警務室。在利嘉城社區(qū),林傳銘還相繼推出并逐步優(yōu)化警務公開、預約服務、上門服務、錯時服務等4項便民服務舉措。 正是由于林傳銘的辛苦付出,地處商業(yè)中心的利嘉城警務室,2007年成為福州市公安局首批以民警個人姓名命名的3個警務室之一,2015年還被福州市總工會評為“林傳銘勞模工作室”。 | 
□馮海燕 無巧不成書,兩次“偶遇”,兩名走失的老人被廈門的巡邏民警和救援隊員成功尋獲,兩位老人得以與家人重聚。(8月19日《海峽導報》) 巡邏民警與救援隊員偶遇走失老人,的確很巧很幸運!可是,這真的僅僅是偶然嗎? 廈門是個人氣城市,人來人往,在茫茫人海中找人,雖說沒有大海撈針的難度,但怎么的也要費一番周折。一般情況下,明星及顏值出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