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獅公樹粗壯的樹干。
臺海網(wǎng)5月12日訊 據(jù)福州日報報道,永泰縣生態(tài)稟賦優(yōu)越,林業(yè)資源十分豐富,尤其境內(nèi)各種古樹名木分布甚廣。在地處該縣西北部的霞拔鄉(xiāng)上和村,便有一株樹齡超過400年的巨型古杉。因樹下供奉著至今仍在福州地區(qū)擁有不少信眾的神靈獅公,故此樹取名“獅公樹”。
“獅公樹”位于上和村村道下方不遠處,樹高約20米,樹圍達4.8米,上方樹冠呈塔形,遠遠望去,猶如一座高塔守護著這座寧靜的山村。時光過去了400多年,“獅公樹”依舊枝繁葉茂,長勢良好,無任何蟲咬蟻蛀現(xiàn)象。
在古樹離地約3米處,原本的樹干又分成三叉,猶如3株獨立生長的樹木筆直向上。其中,在分開生長的三叉樹干中,旁邊兩叉樹干較為粗壯,中間樹干則相對較細,因此又被人喻為“家庭樹”,代指一家三口。
“獅公樹”樹干底部,有一處古樹在自然生長過程中形成的凹槽,里面放有一個香爐,爐邊寫著“呂氏獅公”,至今仍是香火不斷。據(jù)上和村的老人們介紹,早在明朝時期,這個香爐便放置于此。
據(jù)傳,明朝萬歷年間,“獅公樹”正處于壯年時期,每到傍晚,村民便能在這株大樹附近聽到陣陣擊鼓聲。起初,村民以為是附近歐厝內(nèi)的人在擊鼓,但對于這種“沒來由的擊鼓舉動”,仍然感覺有些蹊蹺。一些好奇的村民便前往歐厝一探究竟,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這家人從未擊過鼓,而且他們同樣對鼓聲也十分好奇。
于是,村民一道沿著鼓聲尋找,最后來到了“獅公樹”下。除了樹下供奉的香爐香霧縈繞依舊,并沒有任何異樣,村民認定鼓聲由“獅公樹”本身發(fā)出。從那時起,這棵古樹便被當?shù)卮迕窨醋?ldquo;護村樹”,對其小心呵護。
傳說真假無從考究。但時至今日,在上和村仍舊保留著這樣的傳統(tǒng):村里的人們?nèi)羰钦l家遇到了什么困難,都會趕來“獅公樹”下祈福;而村里一些多病的兒童,他們的父母還會將其帶到樹下,認做獅公樹的“干兒子”,希望借此消除病禍,尋求庇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