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3月4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程仁山 通訊員 陳杰銘 陳榮錦)大家都明白做生意講究以和為貴,但兩名攤販為攤位問題大打出手,最終生意沒有做成還進了派出所;樓上噪聲不斷,樓下老伯氣沖沖上樓,不想敲錯門,結(jié)果發(fā)生不該發(fā)生的風(fēng)波。這兩天,倉山蓋山派出所和對湖派出所處理了兩起因鄰里之間糾紛而引發(fā)的斗毆。民警提醒,鄰里之間以和為貴,遇此類事情可以多溝通協(xié)商,尋求最佳解決方案。
為搶攤位 兩小販互毆
3日上午11時20分,蓋山派出所接到報警稱,白湖亭公交總站出站口有兩名商販打架。民警很快趕到現(xiàn)場,并將當(dāng)事雙方帶回派出所。
原來,這2名商販已在白湖亭擺攤半年之久。當(dāng)天上午,攤販李某在原有的攤位基礎(chǔ)上向旁邊多移動了近一米,恰好占了攤販張某的位置。張某向李某提出交涉,李某并不理會。李某的舉動激怒了張某。張某開始并未與李某直接起沖突,而是等李某有顧客上門的時候,就在一邊吆喝,告訴對方李某的東西是隔夜的,不新鮮,會吃壞肚子。李某一氣之下就上前與張某理論,雙方情緒激動,最終動手。
在派出所,雙方都說是對方的過錯,表示自己并沒有錯。經(jīng)民警一番教育和勸說后,雙方才意識到問題的嚴(yán)重性,表示悔過。鑒于雙方并未受傷,民警僅對兩人告誡處理。
敲錯房門 兩老人推搡
2日下午1時許,倉山首山路一小區(qū)69歲的蔡老伯正在家中休息,但樓上一直有敲打聲,影響了其休息。
蔡老伯循聲上樓,沒有找準(zhǔn)聲音的源頭,就敲打房間的房門。因拆遷臨時租住在樓上的73歲的葉老伯從床上驚醒,開門見是陌生人,便問:“有何貴干?”沒想到蔡老伯劈頭就說:“為什么午休時間在屋內(nèi)亂敲打,影響樓下休息。”葉老伯回了一句“神經(jīng)病”,就把屋門關(guān)上。這讓蔡老伯很不爽,便站在門前大聲喧鬧。葉老伯又開門與對方爭吵起來。雙方此后扭打在一起。
聽到樓上的吵鬧聲后,蔡老伯的兒子趕緊上樓,與鄰居等人把兩名老人拉開,避免事態(tài)擴大。兩名老人都聲稱被對方打了。對湖派出所民警來到現(xiàn)場,看見兩名老人臉上和手上都“掛彩”了,幸好只是皮外傷,都無大礙。得知是因為敲錯門惹來糾紛,民警耐心勸說,眾人也附和勸解。得知真相后,蔡老伯向葉老伯道歉,并得到對方的諒解。隨后兩名老人表示各自承擔(dān)醫(yī)療費,糾紛終于平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