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周歲的林敏上老人眼不花,拄拐可步行兩三公里找老友聊天。這位1923年2月出生于德化縣蓋德鎮(zhèn)上地村的老人,不僅是當?shù)亟衲晡ㄒ坏陌贇q壽星,更是一位令人敬佩的退伍老兵。近日,記者來到上地村,探尋這位百歲老人的生活故事。
退伍回村 撫養(yǎng)八名子女
“你們來啦,歡迎歡迎,進屋泡茶。”10月21日上午,天氣陰沉,時不時飄落幾滴雨。記者和德化縣、蓋德鎮(zhèn)民政部門工作人員剛到上地村林敏上的二兒子家門口,就看到老人拄著拐杖,站在路旁,樂呵呵地迎上來,招呼大家進屋喝茶。
老人的家在山上,空氣清新,環(huán)境優(yōu)美,屋前屋后種著一些瓜果蔬菜。
小時候,因家境貧寒,林敏上認了同村的林某做養(yǎng)父。養(yǎng)父家境同樣不佳,靠到寺廟等處挑水打雜維持生計。那時,林敏上常到山上采野菜充饑。他在村里的小學讀了兩年書,因交不起學費被迫輟學。
19歲那年,他娶了赤水鎮(zhèn)猛虎村16歲的表妹陳都為妻。此后,夫妻二人共同操持家業(yè),養(yǎng)育了4男4女共8個孩子。
1950年,已育有3名子女的林敏上應(yīng)征入伍,成為一名解放軍戰(zhàn)士,在漳州的部隊服役。在部隊的三年里,他兩次榮立三等功。1952年,他因傷退伍回到村里務(wù)農(nóng),辛勤勞作養(yǎng)活一家老小。
“國家政策很好,對我們很關(guān)心。”作為一名退伍軍人,林敏上老人每個月能領(lǐng)到2700元退伍軍人養(yǎng)老補助金,此外還有民政部門發(fā)放的300元百歲老人補助金及190余元養(yǎng)老保險,吃穿用度完全足夠。
身體硬朗 生活規(guī)律胃口好
“我們家五世同堂,全部成員加起來有70多人。”林敏上的大兒子、今年80歲的林朝安介紹,他們兄弟姐妹8人,大姐今年83歲,最小的弟弟也64歲了。林敏上家族多有長壽基因:生母陳楓享年91歲,大哥林敏旺活到90歲,弟弟林敏萬活到92歲。
老人身體很好,生活起居完全能自理,之前一直自己洗衣做飯種菜。百歲生日后,4個兒子擔心他摔倒,開始輪流照顧。老人雖然耳朵有點背,但眼睛還很好,記者帶來的報紙,他拿起來看得津津有味。
“這幾天輪到我來照顧。”林朝安介紹,父親身體硬朗,前兩年還會自己種菜吃,今年開始不讓他種了。他們4兄弟輪流照顧,每人10天,循環(huán)往復(fù)。林朝安和四弟平時住在朱紫村,老二和老三在上地村,輪到誰照顧,誰就到父親家中幫其洗衣做飯并陪伴。
老三林友興今年74歲,他的房子就在老宅附近。據(jù)他介紹,父親胃口好,每頓能吃一碗米飯,三餐要有肉,以燉得軟爛的豬肉為主。平時,老人會拄著拐,走兩三公里去找老友聊天。此外,他還愛喝米燒酒,每天睡前要來一杯。老人生活很有規(guī)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至今仍保持每晚7點鐘臥床、次日早上7點鐘起床的習慣。
林敏上老人心安如水、樂于助人,脾氣好是出了名的。林友興說,跟父親相處過的人,無一不說他熱情開朗、待人溫和。老人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生氣,有好吃的讓人家吃點,有好喝的讓人家喝點,無須計較”。村里有婚喪嫁娶,他都會前去幫忙。
據(jù)德化縣蓋德鎮(zhèn)民政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蓋德鎮(zhèn)除了林敏上老人外,還有另外兩名99歲老人。而上地村有60歲以上老人100多名,其中80歲以上老人30多位。
德化縣民政局老齡工作股負責人宋志鵬介紹,往年德化有多位百歲老人,今年比較特殊,只有一位。不過99歲的有6人,除蓋德鎮(zhèn)有2人外,龍潯鎮(zhèn)有3人,赤水鎮(zhèn)有1人。(融媒體記者 陳明華 通訊員 許華森 鄭光前 陳堅標 文/圖)
來源:泉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