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金聰帶領學生進行體育鍛煉
忍著疼痛,注射幾針動員劑,而后開始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最終,189毫升造血干細胞順利采集,被第一時間送往千里之外。鄭金聰?shù)倪@一善舉,為陌生的病重小女孩帶去生命的希望……
在不久前公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福建好人”榜單中,永春縣坑仔口中心小學的鄭金聰老師光榮入選助人為樂類“福建好人”。
家人支持 匯聚大愛
今年30歲的鄭金聰是德化縣三班鎮(zhèn)東山洋村人,現(xiàn)為永春縣坑仔口中心小學辦公室負責人、體育老師。
“你要不要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志愿者行列?”鄭金聰是名無償獻血志愿者,2021年5月一次無償獻血時,護士不經(jīng)意的一問,讓他產(chǎn)生了好奇。經(jīng)過咨詢,他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光榮的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2022年4月11日,他在學校接到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得知一名罹患重型再生性障礙性貧血的10歲小女孩與他初篩配型成功。“我愿意。”被征求是否愿意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患者的生命時,他不假思索地說道,“當時心情很激動,入庫的時候就想著可以幫助人。”可他卻忽略了一點,還未咨詢家人的意見,特別是新婚不久的愛人。
在后來與家人的交流中,他的母親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了解不多,果然顯得有些擔憂:這萬一出了什么問題,可怎么辦?“我是名教師,要有奉獻精神,一想到患者還在讀小學,這更是義不容辭的事。”他說,“還好愛人也是名老師,也認為應該踐行諾言。”妻子不僅十分理解支持他,還從專業(yè)的角度幫母親普及相關知識,最終爭取到了母親的支持。“此次捐獻成功,是我們一家人愛的匯聚。”
雙向奔赴 情暖彼此
2023年3月初,鄭金聰前往福州進行采集事宜。捐獻者在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前幾天需要打動員劑,以此促進造血干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中。這個過程中,身體有些疼痛反應。
注射完五針動員劑后就開始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將近4個小時的采集過程,只能雙手放直,躺著不能挪動,需要承受手臂和肩膀從麻木到冰冷酸楚的過程。“我不知道受捐者的姓名,但想到我的血液能給他人帶去生的希望,對于我和患者來說都是一種緣分。”這個信念讓他堅持到了最后。
雙向奔赴的愛與感恩總能讓人們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溫暖。受捐者家屬在寫給鄭金聰?shù)母兄x信中提道:“我們素未謀面,但是馬上要成為血脈相連的親人了,感謝您無私無畏的大愛。在絕望和崩潰的邊緣,感謝您給我們帶來全新的希望,感謝您給了我女兒一個光明的未來……”信的末尾是孩子稚嫩的筆跡,上面寫道:“謝謝叔叔的愛心捐贈。等我病好了,我一定發(fā)憤圖強,努力學習,長大后為祖國作貢獻。”
鏈 接
造血干細胞
造血干細胞是所有造血細胞和免疫細胞的起源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歸巢(定向遷移至造血組織器官)功能。它不僅可分化為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有研究發(fā)現(xiàn),造血干細胞還可跨系統(tǒng)分化為多種組織器官的細胞,因此是多功能干細胞。
在我國,每年有幾百萬名血液病患者等待造血干細胞移植,依靠社會上的捐獻者無償提供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細胞,是幫助這些血液病患者擺脫疾病困擾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國已有近300萬名志愿者在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登記在冊,為挽救他人生命播撒了希望的種子。然而,非血緣關系供者與患者HLA配型相合率一般是萬分之一,在較為罕見的HLA類別中,相合概率只有幾十萬分之一,甚至更低,能夠配對成功的少之又少。(記者 廖培煌 林勁峰 通訊員 郭倩 實習生 蔡煌達 文/圖)
來源:泉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