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4月9日訊 據泉州晚報報道 白衣執(zhí)甲,逆行出征。清晨4:00,晨曦未至,在泉州的一個個采樣點,采樣人穿上白色“戰(zhàn)甲”,為新一輪的核酸采樣做準備。
大風中,他們拉起帳篷、綁上繩子、展開橫幅、排好桌椅、貼“一米線”;烈日下,防護服里一身的汗,防護手套下雙手皮膚已經被汗水泡皺;一聲聲安全提醒,嗓音早已沙啞……
清晨6:00不到,他們迎來了第一批前來采樣的群眾。“請打開健康碼,保持一米距離”“請出示身份證或預約碼”“張開嘴,把頭往上抬一點”……負責采樣的醫(yī)護人員,維持秩序的志愿者,錄入信息的下沉干部,大家各司其職,全力以赴。
是啊,這些天來,正是他們風雨無阻,為大家筑起抵御疫情風險的防衛(wèi)線,雖然看不見他們的容顏,但是他們卻是小區(qū)居民最熟悉的陌生人,感謝你們溫暖的守護!(記者 李菁 王柏峰 文/圖)

志愿者在小區(qū)喊樓“做核酸啦”(蔡景星/攝)

核酸采集工作人員認真細致,讓采樣省時便民。

采樣、消毒,這樣的動作一天要重復上千次。

給孩子做核酸,“大白”溫柔的樣子真美!

采樣管第一時間收集

上門進行核酸采樣(林志安/攝)

志愿者擔當“引導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