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作千層糕需要有嫻熟的技術

黃美蘭正在炸太陽餅
臺海網(wǎng)2月14日訊 據(jù)泉州網(wǎng)報道 每逢春節(jié),位于洛江區(qū)的雙陽華僑農(nóng)場的歸僑們,都會按照曾經(jīng)習慣的東南亞風俗精心制作春節(jié)美食印尼千層糕、太陽餅、貓耳朵等。這些美食有著不一樣的異域風味,卻都透著一樣的濃濃年味兒。
近日上午,記者來到雙陽華僑農(nóng)場陽山僑居新村歸僑僑眷黃美蘭家里,只見她家客廳桌子上擺放著不少印尼的特色美食千層糕。按照印尼當?shù)仫L俗,到了春節(jié),每家每戶都會烹制傳統(tǒng)的印尼糕點來招待客人。廚房里,黃美蘭正在忙碌著炸太陽餅,她旁邊的盆里已裝滿剛出鍋的太陽餅,金黃金黃的,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面前的油鍋里幾個即將成型的太陽餅漂浮著,發(fā)出“滋滋滋”的響聲。她右手拿著筷子翻著鍋里的,左手則拿著模具伸到一旁的漿料里蘸一下,然后放回油鍋里,幾秒鐘后左手輕輕一抖,粘在模具上的太陽餅就脫離了模具,好像兩朵花一樣在油鍋里“綻放”。“漿料里有面粉、雞蛋、椰子粉和糖,漿料不能太稀也不能太濃,模具也都是找人手工打造的。此外,火候把握很關鍵,炸太久了顏色太深,時間太短又怕不熟,這些技巧都需要在實踐中掌握。”據(jù)介紹,黃美蘭的父母1960年從印尼回來,今年50多歲的她從十幾歲起就跟著父母制作太陽餅和千層糕。
今年62歲的許玉麗則是地地道道的歸僑。1960年,剛剛1歲多的她被父母抱著回國,父母將千層糕等在印尼當?shù)睾苁軞g迎的美食也帶回了故土,這個手藝傳了下來,小時候她就跟著做。記者來到她家時,她和女兒正在制作千層糕。她介紹,制作這千層糕,需要把雞蛋、糖、面粉和香料放在一起攪拌,需要三四十分鐘。“混合原材料是最簡單的準備工序,要做成一塊塊美味的千層糕,烘烤的步驟最重要,糕點美味的秘訣隱藏在烘烤中。”
談話間,許玉麗在攪拌好的漿料里加上大豆油、煉乳,攪拌,倒在烤爐里,放進烤箱里烤。沒多久拿出烤爐,再加上一層,繼續(xù)烤,就這樣一層一層地往上烘烤,直至頂面。她介紹,制作一個千層糕需要大概一個小時,加上打蛋則需要一個多小時。這個步驟不僅需要耐心,還需要嫻熟的技術。“在逐層往上烤的過程中,只要其中一層沒控制好火候,整屜千層糕就毀于一旦,只能重來,所以在烘烤過程中,一點都不能分心。”待她將烘烤完成的千層糕取出烤箱時,廚房內(nèi)頓時芳香四溢, 拿起一塊細細品嘗,綿密的口感和香甜的氣味讓人流連忘返。
雙陽華僑農(nóng)場場長莊燕燕介紹,雙陽華僑農(nóng)場于1960年2月創(chuàng)建,主要安置印尼、越南等東南亞歸僑難僑為主,目前有歸僑600多人,他們已經(jīng)融入了當?shù)亍?ldquo;除夕吃團圓飯、放鞭炮、拜天公,年夜飯有印尼菜也有中國菜。大年初一鄰居會互相拜年,還會向海外的親人電話或微信拜年。”(記者 吳志明 林勁峰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