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2月25日訊 據(jù)泉州網(wǎng)報道 再過幾天,“2020跨年祈福”的鐘聲將在崇福禪寺響起,讓世人再次聆聽“崇福晚鐘”。昨天,記者和崇福寺客堂振綱法師一起登上鐘樓,近距離接觸這口鑄造于明洪武年間(1387年)的大銅鐘,探訪“崇福晚鐘”背后的故事。
一口大鐘
名匠力作重八百公斤 系純銅鑄造鐘聲渾厚
走進寺內(nèi)廣場東側(cè)的鐘樓,直上三樓就能看到閣樓橫梁懸掛著一口巨大的銅鐘,它就是跨年即將敲響的明代“大洪鐘”。
振綱法師介紹,銅鐘鑄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崇福寺修復后,由住持和尚警凡募化資金鑄造。“大洪鐘”高2米,直徑1.2米,共用了1600余斤純銅。
據(jù)悉,崇福寺歷史上曾以“大洪鐘”聞名遐邇,北宋至道年間(995年-997年)曾一度改名“洪鐘寺”。“因歷史原因,這口銅鐘曾被寄放在開元寺內(nèi),30年前重修鐘樓后才移到現(xiàn)在的位置。”
一個傳說
鐘底有缺處形如一文錢 寓意“不拒小善達至善”
“關(guān)于‘大洪鐘’的鑄造,還有不少傳說故事。”振綱法師用手掌輕拍鐘體,渾厚鐘聲立即傳遍閣樓。
據(jù)傳,明朝洪武年間,警凡和尚為實現(xiàn)鑄就大鐘的宏愿,經(jīng)常外出化緣籌集資金。一天他剛步出山門,遇見一位香客,于是主動上前打招呼化緣。香客聽后從身上掏出僅有的一文錢。
警凡和尚一見大失所望,認為香客太小氣,心中不悅便徑自朝前走。走了不足十步,他頓生后悔急忙轉(zhuǎn)身,哪知那位香客已不知去向。
數(shù)月后,警凡和尚前往浙江,將黃宗起、陳顯六二位鑄鐘名匠請回,并于1387年5月在寺內(nèi)正式開工鑄鐘。時過月余,崇福大鐘鑄造完工,巨大精美,但大鐘底部有一缺處形如一文錢(如圖),美中不足。

二位鑄鐘師傅擔心壞了名聲,自愿無條件重鑄,想不到第二次重鑄的大鐘上仍有缺口。警凡和尚知道因果,便將自己拒收香客一文錢的事情告訴大家,并以此告誡寺僧不拒小善而達至善的真諦。 (記者 林福龍 王柏峰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