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網(wǎng)1月10日訊 走進晉江深滬村民施榮杰的家,仿若經(jīng)歷一場穿越之旅。上世紀60年代的老爺車、舊打字機、電影放映機、兩百余張雕刻“眠床”、各式縫紉機……17年的時間里,44歲的施榮杰收藏了數(shù)萬件老物件,把家里的角落都擠得滿滿當當,儼然成了一個“民間博物館”。據(jù)了解,從小愛好舊物的他總能發(fā)現(xiàn)舊物之美,在保留它們的精華后還進行適當修理和改造,賦予老物件新的生命。而打造一座“老物件博物館”,則是他很早就構(gòu)建起的理想。




施榮杰和他收藏的老物件
家是他的“博物館” 最愛粉紅老爺車
來到施榮杰的家,仿若是一場與舊時光的約會,一件件早已淡出人們視線的老物件,都在靜靜訴說著過去的故事。轎車、摩衣柜、太師椅、熨斗、電視機……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在所有的收藏物中,施榮杰最喜歡的是他最早收藏的物件——一輛上世紀60年代蘇聯(lián)產(chǎn)的粉紅色老爺車。說起這車,施榮杰興奮地提高了聲音。
年輕時,施榮杰跟隨父親一起做吊車叉車運輸生意。2002年,他們前往廈門購二手鉤機時,這輛老爺車吸引了施榮杰的目光。“一看到它我就特別喜歡,車被廢棄了很久,縫隙里長出樹枝已經(jīng)把車微微頂起。”經(jīng)過商議,他以2000元的價格買下它。車被拖回家后,他進行了改裝,重新上了漆。“開出去特別拉風,大家都在看。”施榮杰臉上滿是得意。“現(xiàn)在還能開,可惜已經(jīng)不允許上街了。”
從那時起,施榮杰一頭扎進了老物件的世界,叉車運輸走南闖北,這給他收集老物件帶來許多便利。
收藏13米獨木舟 獨自開車運回了家
在施榮杰的家中,一塊巨大的木頭很是吸引眼球,這也是施榮杰的“心頭肉”。
除了癡迷舊物件,施榮杰還愛好種花草。2011年,施榮杰在給當?shù)乜蛻羲团杈暗姆低局校瑹o意間發(fā)現(xiàn)了橫亙在海邊的大木頭,當下便歡喜得不得了。然而,多方詢問都打聽不到木頭的主人。“那十來天,我真的每天晚上都睡不著。那么大的木頭太少見了,一直擔心它被別人買走或破壞。”施榮杰介紹,十幾天后終于找到了木頭的主人,最終以500元的價格買了下來。因為害怕家人反對,施榮杰沒有找?guī)褪?,自駕叉車將木頭運回家去。“村道有很多電線,我開著四米的車,一方面怕木頭被破壞,一方面又要顧及電線。五六公里,愣是開了好幾個小時。”據(jù)了解,該木頭長13米,寬0.8米,兩頭尖中間寬。之后有考古專家特意到他家查看,判定該木頭為獨木舟,年代久遠。這讓施榮杰歡喜不已,更加視之為珍寶。
癡迷老物件多年后 漸漸得到家人支持
施榮杰說,他之所以會癡迷老物件,與他的父親是分不開的。會木工的父親小時候經(jīng)常會告訴他,木作需要耗費多少時間才能做好,耳濡目染下,便覺得手工彌足珍貴。
收藏老物件對施榮杰來說并非易事,“收東西需要錢,還需要地方擺,剛開始家人覺得既浪費錢又占地方,所以不理解,甚至會責備。”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他的執(zhí)著堅持下,家人們慢慢理解了他,并開始學著在老物件中領略別樣的美。
“他就是特別癡迷。”施榮杰的妻子顏珍如說,因為喜歡,施榮杰常常擺弄這些東西到深夜。
“我收的東西多,地方有限,很多只能擺在箱子里,我想建一個老物件博物館,將它們展覽出來,讓更多人看到。”施榮杰說。(記者 龔翠玲 吳嘉曉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