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2016年,受強臺風“莫蘭蒂”影響,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東關鎮(zhèn)有著百余年歷史的華僑祖宅“鐘玉堂”被洪水沖毀大半。歷經近四年的時間,“鐘玉堂”修復完成,并“重生”為華僑故事館,講述當地數百年的華僑故事。
【解說】東關鎮(zhèn)是永春縣知名旅游城鎮(zhèn),也是著名的僑鄉(xiāng)。在當地,居民十之八九都是僑親。修建“鐘玉堂”的南洋華僑陳后炎家族的發(fā)展史,便是當地僑史的縮影之一。近日,記者驅車來到東關鎮(zhèn)東美村,見到了現(xiàn)年67歲的“鐘玉堂”陳氏家族傳人陳維新。
【同期】“鐘玉堂”陳氏家族傳人 陳維新
我們鐘玉堂建于清代末年,大概在1908年前后建的,1911年落成,是我曾祖父陳后炎建的。(當時)只是蓋了一個殼了,那后來到1939年才裝修這個大廳才裝修好,前后將近20年。
【解說】“鐘玉堂”坐落于東關濕地公園內,因地處鐘山下而得名,取“鐘靈毓秀”之意。“鐘玉堂”建筑面積近900平方米,屋頂呈馬鞍形,是典型的閩南古建筑。
【解說】2016年,強臺風“莫蘭蒂”登陸福建,臺風引發(fā)的洪水導致永春多地受災嚴重,包括“鐘玉堂”在內的許多古建筑都未能幸免于難。
【解說】得知祖宅在臺風洪水中損毀大半的消息后,海內外“鐘玉堂”傳人自發(fā)集資近百萬元人民幣,修復“鐘玉堂”。歷經近四年的時間,“鐘玉堂”重獲新生。
【同期】“鐘玉堂”陳氏家族傳人 陳維新
因為我們也考慮到政府的難處,因為當時這個“莫蘭蒂”對于永春、特別是對永春這個破壞的確太厲害,所以我們還是自己先捐錢弄。自己去撈砂石,還有運泥土,運輸這些都自己做,還有繪制圖紙,因為我們這個家族包括一些親戚,我的表弟是搞這個古建筑設計的,他繪制圖紙,包括一些材料的加工都是自己做。
【同期】福建省永春縣東關鎮(zhèn)東美村 第一書記 鄭少君
鐘玉堂經過水毀重修落成以后,它跟我們的東關橋一樣,成為了一個維系海外鄉(xiāng)親、華僑他鄉(xiāng)愁記憶的一個重要的一個載體。那更多的那個華僑就是我們永春的華僑,他再進去里面,包括以后會更多地回來省親,后來過來看一下我們這個村莊的建設,來更多的關注來家鄉(xiāng)的發(fā)展。
【解說】修復完成后,陳家人將“鐘玉堂”的部分區(qū)域,改造成為“鐘玉堂故事館”,講述“鐘玉堂”興建的始末,以及陳氏家族近兩百年在家鄉(xiāng)及海外奮斗的歷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地的華僑發(fā)展史。
【同期】“鐘玉堂”陳氏家族傳人 陳維新
因為這個房子可以說是我們一百多年團結、整個家族團結奮斗,這家風的一個載體。我們這個百年的時候也編一本書,畢竟書跟這個館不一樣,書看到的人畢竟少,那館它這個看到的人比較多。我覺得里面的這些精神,不僅對于我們這個家族,對于鐘玉堂的傳人,而且包括對整個社會也應該是有教育價值的。
記者 柯寧 福建泉州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