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8月10日訊 據(jù)泉州晚報報道 8月1日,央視5套體育頻道《砥礪——新中國體育記憶》節(jié)目,講述國羽拓荒者王文教的故事。記者了解到,王文教祖籍福建南安,出生在印度尼西亞,是印尼歸國華僑。

昨日,記者聯(lián)系了王文教先生。他告訴記者,促使他回國的是一場羽毛球比賽。“1953年,中國舉辦了四項球類運動會。賽后,印尼羽毛球隊和中國羽毛球隊打了一場友誼賽。”當(dāng)時年僅20歲的印尼羽毛球隊員王文教發(fā)現(xiàn),中國羽毛球水平還很低,獲得全國冠軍的運動員被他打得毫無招架之力。
“我們既然有技術(shù),就應(yīng)該回到祖國把羽毛球搞起來。”王文教暗下決心。
事實上,1944年起,王文教開始打羽毛球,上世紀(jì)50年代初就成了印尼羽毛球界的明星,如果回國,就意味著要放棄在印尼的榮譽和地位,但他打定了主意,并約上了幾位華僑同行。

這個決定,改變了王文教的人生軌跡。在瞞著印尼羽毛球隊辦理簽證時,王文教被告知,如果離開就永遠不能回印尼。“這意味著,從此以后我要與家人分離。”
然而,1954年5月,王文教還是毅然踏上了回國之路,他的回國成為中國羽毛球發(fā)展的加速器?;貒螅M入國家羽毛球集訓(xùn)隊。打法積極,速度快,進攻意識強,扣球力量大,1957年他獲“運動健將”稱號,1962年任福建男子羽毛球隊教練,1972年起擔(dān)任國家羽毛球集訓(xùn)隊教練,1981年任總教練。
王文教擔(dān)任教練期間,在1979年的世界羽聯(lián)第一屆世界杯賽,1982年的第12屆國際男子羽毛球團體錦標(biāo)賽和第9屆亞洲運動會羽毛球比賽中,中國男隊均獲冠軍。1979年,王文教獲“國家級教練”稱號,同年任中國羽毛球協(xié)會副主席;1981年、1983年獲國家體委頒發(fā)的體育運動榮譽獎?wù)?;曾任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他還精心編寫了一本羽毛球教材,在全國各地推廣。
1982年,中國隊首次參賽湯姆斯杯,和印尼隊進入總決賽,最終中國隊奪得冠軍。“作為一個中國人,當(dāng)時真是揚眉吐氣,很自豪。”王文教說。
王文教從上世紀(jì)60年代起執(zhí)教羽毛球隊,帶出的羽壇名將貫穿中國羽毛球發(fā)展半個世紀(jì),湯仙虎、侯家昌、韓健、楊陽、趙劍華、熊國寶以及現(xiàn)任國家羽毛球隊總教練李永波都是他的弟子。在他的總教練生涯中,共獲得56個世界單項冠軍、9個世界團體冠軍,他也因此在1985年被國家體委授予“新中國體育開拓者”稱號。
記者了解到,王文教的父親是洪瀨大洋村人,后來移民到印尼。“丈夫剛回國后,曾回到洪瀨一次,后來全身心投入羽毛球事業(yè),目前定居在北京。”王文教的妻子曹女士說。
洪瀨鎮(zhèn)僑聯(lián)工作人員王聰明介紹,王文教是他的堂叔,2000年,他大哥曾陪王文教回到洪瀨,“目前,堂叔在大洋村的祖厝還保存,我們計劃在大洋村建立一座僑史室,收集他歷年的書籍、照片、榮譽證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