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0月21日訊 據泉州網報道 “今天收了30個土雞蛋,這些雞蛋都已經有人訂購了。”近日,在南安市官橋鎮(zhèn)東頭村,63歲的陳自衛(wèi)從自家山頭雞窩里撿了一籃子雞蛋,臉上浮現出笑容。

夫妻倆自強不息,樂觀面對生活。
陳自衛(wèi)夫妻倆都是殘疾人,盡管身體不便,但他們勤奮勞作,靠養(yǎng)殖牛羊土雞土鴨走上了脫貧之路。更為難得的是,夫妻倆脫貧后主動拒絕了村里每月300多元的低保戶補貼,決定靠自己的雙手走上致富路。
陳自衛(wèi)自幼有語言障礙,直至30多歲才娶了身患智力殘疾的妻子??嘤跊]有生育子女,20多年前,夫妻倆經計生等有關部門核準,抱養(yǎng)了一名女嬰,一家三口依靠純農收入維持生計。
官橋鎮(zhèn)東頭村委會根據陳自衛(wèi)家庭實際情況,給予辦理低保戶進行保障,同時又為他們夫妻辦理殘疾證。有了低保收入,他們的女兒順利上學直至初中畢業(yè)。
近年來,政府部門大力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陳自衛(wèi)認識到,如果一直依靠政府的低保“輸血”救助不是辦法,必須依靠自己的“生血造血”功能才能擺脫困境。
女兒初中畢業(yè)后跟隨親戚到國外打工,開始有了收入。夫妻倆平時省吃儉用,加上政府低保金,有了一定本錢,他們想著要自己闖出一條脫貧之路。
脫貧走什么路呢?原先辛苦種植農作物效果不佳。經過深思熟慮,陳自衛(wèi)用平時積攢下來的錢購買了一頭母牛飼養(yǎng)。一頭,兩頭,三頭,母牛慢慢變多,夫妻倆沒有就此止步,又瞄準養(yǎng)羊。這幾年下來,他們又飼養(yǎng)了三只母羊和三只正在長大的壯羊。
眼看羊圈里的羊一家不斷擴大,他們在離家一公里的一處山名“厝后坑”的自家責任山搭起簡易牛棚、羊棚,又養(yǎng)起了60多只雞。一天二三十個土雞蛋供不應求,每天可收入約50元。“現在收入不亞于外出務工的年輕人。”老陳笑著說,準備再擴大飼養(yǎng)規(guī)模。
日積月累,一家人多年的辛勞付出有了收獲,他們逐漸擺脫了貧困。離小康生活尚有差距,他們又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主動提出取消低保,謝絕了每個月300多元的低保補貼。這一舉動讓村里人刮目相看,但也有人說他們傻。
“想靠我們一家人自己的努力過上好日子,把補貼留給更需要的人。”老陳說,不要低保補貼并不后悔,政府已經幫助他們很多了。如今,夫妻倆有個心愿,希望再努力幾年,能夠在原有的宅基地上蓋上新房子,等女兒勞務期滿回國后,給她一個溫馨舒適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