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美八旬夫妻回鄉(xiāng)義診,每周二周五坐診,平均每天接診30人
“只要還走得動,我們就會堅持下去”

吳家墩、陳榮英夫婦在給村民義診。
臺海網9月30日訊 據海絲商報報道,年過八旬,這個年紀的老人大多數都會選擇在家享受天倫之樂,安享晚年生活;也有一部分人憑借自身的力量和優(yōu)勢,不遺余力發(fā)揮余熱。說起南安霞美金山村,農家學堂校長吳金斗就是那抹“夕陽紅”,不僅是他,退休了20多年的吳家墩夫婦,也“入主”農家學堂的健康咨詢室,開始了他們多姿的老年生活。
28日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金山村農家學堂健康咨詢室看到,屋內早已擠滿了排隊候診的村民,一張病床、幾張板凳,兩張桌子上擺放著血壓計、聽診器和五官檢查器,這便是吳家墩夫婦健康咨詢室的所有裝備。
“身體哪里不舒服呢?”雖已退休20多年,但在詢問病情、開處方、叮囑病人注意事項等事情上,吳家墩夫婦仍非常耐心和熱情。
吳家墩是金山村人,和妻子陳榮英兩人皆已年過八旬,有著50多年的從醫(yī)經驗。本該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紀,兩位老人為何選擇回鄉(xiāng)義診?這事還得從今年7月份說起。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參觀了金山村農家學堂、居家養(yǎng)老服務站,發(fā)現這里儼然一幅‘新農村’景象。”吳家墩告訴記者,在農家學堂,他們結識了許多不遺余力發(fā)揮余熱的老人。
“我們既然有一技之長,也得發(fā)揮自己的力量,在村里義診吧。”吳家墩夫婦倆一拍即合,主動找到農家學堂負責人,提出自己曾是一名醫(yī)生的優(yōu)勢,希望為村民服務。
吳金斗告訴記者,金山村留守老人多,農村醫(yī)療條件并不發(fā)達,村民們身體不舒服也舍不得花錢看病,吳家墩夫婦的義診善舉,無疑給了村民莫大的方便與幫助。之后,農家學堂立刻幫吳家墩籌備健康醫(yī)療室,兩人也陸續(xù)在村里幫村民看診。
今年8月中旬,吳家墩夫婦便有了自己的健康咨詢室。每周二、周五上午9:00至11:30,他們都會牽著手來這里坐診,一天平均接診30多人。
“這樣的晚年生活,挺有意義的。”吳家墩說,業(yè)余時間,他會到村里給村民講養(yǎng)生保健課,而妻子則會教村民打太極,生活過得是多姿多彩。
如今,吳家墩夫婦成了這一帶“名醫(yī)”,不僅十里八鄉(xiāng)的村民都來找他看病,就連外地的患者也慕名而來。
“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多年來看到很多農村人為疾病困擾,這次回來,我就想要把我的積蓄和平生所學留在農村,發(fā)揮自己的技術優(yōu)勢,讓家鄉(xiāng)的老百姓在家門口看病,看好病,這就是我所想的。”吳家墩告訴記者。
“你們會堅持多久呢?”記者問道。
“只要我們還走得動,健康咨詢室還在,我們就會堅持下去!”吳家墩堅定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