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7月2日訊 據(jù)石獅日報報道 23年來,貴州湄潭縣的楊氏夫婦心中有一道傷口一直未能愈合,自從2歲的兒子小成(化名)在晉江被拐后,他們便在晉江安“家”苦苦尋覓,戶口本上一直不忍為小成銷戶。

皇天不負有心人。通過全國公安機關打拐DNA信息系統(tǒng)比對,楊氏夫婦的艱苦付出得到了回報——小成找到了。6月29日,晉江市公安局舉行認親儀式,一別就是23年,當年的小男孩已長成了帥小伙,一家人相擁而泣。
回憶還是有些痛。1995年6月17日,那個時候楊爸爸和楊媽媽在晉江一家建材廠上班,小成當時只有2歲,和爸爸媽媽住在廠里的宿舍。凌晨1時許,楊爸爸和楊媽媽突然驚醒,發(fā)現(xiàn)睡在邊上的小成不見了。楊爸爸立即召集工友、老鄉(xiāng)一起尋找。“聽說有人好像抱了個孩子進了工廠附近一座山頭,我們就整座山去找,但一直找到天亮都沒有結果。”楊爸爸說。
后來,楊爸爸到派出所報案,警方幾經(jīng)查找未有結果。“這些都是當時為了找小成,加洗的小成照片。”認親現(xiàn)場,楊爸爸從隨身包里拿了數(shù)張小成小時候的照片。“派出所所長都換了好幾任,每換一次所長,我都要到所里去打聽有沒有小成的消息。”楊爸爸一家一直都沒有放棄尋找小成。后來楊爸爸還在公安機關的安排下,進行了血樣采集,希望有一天能找回小成。再后來,楊爸爸一家?guī)缀踉跁x江安了“家”。“總以為我們還在晉江就有機會找到小成。”直至最近幾年,楊爸爸一家才回貴州老家。
從楊爸爸翻出的一堆尋找小成的材料中,記者注意到有三本戶口本,其中一本最新,其他兩本比較舊。“三子就是小成,這是小成的戶口,我們一直不舍得銷戶。”楊爸爸說,家里戶口本換了幾次,但他們都覺得小成會回來,小成的戶口一直都在。
聽著父親講述當年的故事,一側的小成低著頭,有些不知所措。小成現(xiàn)在姓黃,家住南安美林,已經(jīng)25歲的他在廈門打工。“大概8-9歲的年紀,村里有人說我是抱養(yǎng)的,我就知道自己不是現(xiàn)在父母(養(yǎng)父母)親生的。”小成說,早些年還有過找親生父母的想法,后來慢慢就淡了。
民警小陳告訴記者,今年4月小成在當?shù)嘏沙鏊杉搜獦?,通過全國公安機關打拐DNA信息系統(tǒng)比對,才使得楊氏夫婦與小成團聚。對于未來,小成表示,親生父母有生養(yǎng)之恩,養(yǎng)父母也有養(yǎng)育之恩,生養(yǎng)兩邊都會保持聯(lián)系。(記者 洪亞男 通訊員 莊凌龍 陳旭)
原標題:兒子被拐23年親生父母不忍銷戶6月29日,骨肉分離的一家人終于在晉江團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