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環(huán)泉州灣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系列報道
2017環(huán)灣賽第一賽段:海的“騎”跡帶來領略濱海泉州
晉江市五店市傳統(tǒng)文化街區(qū)(徐維耕 攝)
臺海網11月17日訊 據(jù)東南網報道 12月2日,2017環(huán)泉州灣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將在泉州拉開戰(zhàn)幕。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第一賽段將圍繞主題“海”展開。
根據(jù)比賽規(guī)程,首站第一賽段全長87.6公里,賽段起于泉州惠安縣著名的崇武文化廣場,途徑惠崇公路到達遠近聞名的泉州灣跨海大橋,橫跨海峽來到石獅市,經過石獅大道、環(huán)灣大道、寶島東路、石永二路,穿過沿海大通道,往永寧鎮(zhèn)政府方向前進,經過城隍大道的沖刺激戰(zhàn),來到沿海大通道上在晉江金井鎮(zhèn)洋下村一決勝負。
賽道屬于平路賽段,隨著選手騎行到泉州跨海大橋,會受海面橫風的影響,運動隊將會呈現(xiàn)多陣型車隊的破風戰(zhàn)術,將使得此賽段展現(xiàn)出極強的沖擊力和觀賞性。而途中的沖刺點更會考驗個人實力以及車隊間的默契程度。可以說在第一賽段你可以看到自行車比賽十分精彩的一環(huán),車手的排列搶位,與風和對手的較量都會異常精彩。
據(jù)介紹,作為海的主題,第一賽段也少不了海的情結。這條最美沿海公路賽道,凸顯了環(huán)灣跨海路線的經典與奇妙,磅礴大氣的海洋上騎士們?yōu)闃s譽戰(zhàn)斗拼爭。
不僅有海,還有石,因為惠安縣正是石雕之都。這里依山臨海,與臺灣隔海相望,自北宋置縣以來已有千年歷史,為是中國著名僑鄉(xiāng)、四大中轉港口之一,榮膺“世界石雕之都”、“中國建筑之鄉(xiāng)”、“中國雕刻藝術傳承基地”等榮譽稱號?;莅彩裨从诠糯S河流域的雕刻藝術,文化底蘊深厚,已有1600多年歷史,融中原文化、閩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體,汲取晉唐遺風、宋元神韻、明清風范之精華,從中原造型古樸渾厚、凝重端莊和線條剛直簡潔的北派風格,逐步轉向精雕細琢、纖巧靈動,講求結構和形態(tài)神韻之美的南派藝術風格。湖南長沙橘子洲的“青年毛主席藝術雕像”、馬六甲的鄭和雕像、美國的馬丁·路德·金雕像等均出自此地。
精彩不止,著名僑鄉(xiāng)石獅市以服裝聞名于世,榮膺中國休閑服裝名城、首批全國紡織模范產業(yè)集群等稱號,不僅經濟發(fā)展迅速,石獅還具有悠久的人文歷史,和海絲文化、服飾文化等特色文化,與舞獅、燈謎、南音、踩球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相互輝映、相互融合;有明代三大古衛(wèi)城之一的永寧衛(wèi);有萬壽塔、六勝塔、石湖碼頭等歷史文化瑰寶;有閩臺對渡文化節(jié)暨蚶江海上潑水節(jié)、永寧城隍文化節(jié)、祥芝漁民文化節(jié)等文化旅游節(jié)慶;有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石獅國際時裝周等服飾盛會。熱鬧的石獅市還流淌著運動的血液,這里是全國體育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武術之鄉(xiāng),群眾體育廣泛開展;每年舉辦籃球、游泳、足球、武術、象棋等項目40多個全民健身賽事。
看過石城和僑鄉(xiāng),這條海之環(huán)灣還有文化交融的晉江,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閩越文化、華僑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在這里相互交融、相映成輝。擁有“安平橋”、“草庵”、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址、龍山寺等125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以及鄭成功、施瑯、朱熹、曾公亮、歐陽詹、俞大猷、張瑞圖等著名歷史人物。這片福地相信也會讓車手和觀眾流連忘返。
2017環(huán)泉州灣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即將在“海”中拉開帷幕,不得不錯過的視覺盛宴,就在泉州等待你的駕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