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9月12日訊 據(jù)泉州晚報報道,九月伊始,泉州各高校又開始熱鬧起來,此時也是針對學生電信網(wǎng)絡詐騙的高發(fā)期。昨日,泉州市反詐騙中心根據(jù)近年針對學生的詐騙案件,為各位在校生及其家長梳理出一份防騙指南,提醒學生們新學期要更加注重個人信息的保護,培養(yǎng)良好的消費觀念,遇到騙子來電,不轉賬、不輕信、不上當,如有困惑疑問及時撥打110咨詢。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泉州市反詐騙中心民警介紹,許多詐騙案件起因都是個人信息的泄露,騙子獲取到精準的公民個人信息后,進而實施詐騙。因此,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知識。
民警提醒,首先,在網(wǎng)絡上盡可能隱藏自己的真實信息;其次,不要點擊任何不可信的網(wǎng)址鏈接;不隨意在任何平臺上輸入自己的姓名、身份證、手機號碼等信息;身份證復印件不要隨意提供給他人,實在需要的話應在復印件上注明用處;最后特別要注意郵箱、云空間、微信朋友圈等處的個人信息安全。
嚴防兼職類詐騙
根據(jù)泉州市反詐騙中心統(tǒng)計,今年以來,兼職刷單類詐騙警情成為我市發(fā)案數(shù)最多的被騙類型,受害人當中,有不少是在校學生。
詐騙分子在各類社交網(wǎng)站、QQ群、微信群內發(fā)布各種高傭金的兼職招聘信息,很多在校學生因為空余時間較多,就主動應聘兼職。一旦有人上鉤,騙子就告知兼職內容是網(wǎng)上購物代刷單,稱任務完成后全額返還本金,每單還可抽成5%的傭金。其實,等受害人連續(xù)為其拍下支付大額“訂單”之后,騙子就會卷款而逃。
民警提醒,網(wǎng)絡兼職刷單、刷信譽都是騙子設好的陷阱,尤其是需要先行墊付資金的都是詐騙,騙子多會以高利潤為誘餌,利用受騙人想賺錢的心理,騙取更多資金?,F(xiàn)實中,如果想要兼職的話應選擇正規(guī)的機構、企業(yè),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不要相信簡單操作即可日進斗金的鬼話。
注意網(wǎng)購退款騙局
時下不少大學生選擇網(wǎng)上購物進行消費,詐騙分子也針對這一現(xiàn)象冒充購物網(wǎng)站客服以退款名義實施詐騙。我市在校生因網(wǎng)購退款被詐騙的案件也不在少數(shù)。其中冒充淘寶客服人員實施詐騙的案件最多,此外還有冒充京東、唯品會、大麥網(wǎng)、酒仙網(wǎng)等購物網(wǎng)站客服人員實施詐騙。
民警提醒,犯罪分子的步驟很容易分辨。騙子一般先行通過各種手段獲取受害人信息及訂單詳情,通過打電話或短信方式以快遞丟失、貨物殘缺、系統(tǒng)升級等理由進行退款,引導受害人進入釣魚網(wǎng)站操作,騙取受害人輸入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信息,將受害人銀行卡內現(xiàn)金轉走,或直接發(fā)送支付寶、微信二維碼給被害人,讓被害人輸入支付密碼等方式實施詐騙。
小心微信“親友”求助
網(wǎng)絡聊天工具的普遍使用,讓許多學生平時與家人聯(lián)系,都只是簡單的文字交流,這也給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機。一些騙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得受害人熟悉的親友的手機號碼、社交賬號密碼,掌握受害人的社會關系,從而騙取信任,編造“發(fā)生意外急需用錢”“資金周轉”“代繳話費”等理由,誘使受害人轉賬。
民警提醒:凡是親友間涉及借款、匯款等問題,一定要通過撥打對方常用號碼或者視頻聊天等方式,核實對方身份后再做決定。
警惕“校園貸”
低門檻、高額度、無抵押……伴隨著夸張的宣傳,不良校園貸以“便捷”、“低息”作為噱頭,騙取有資金需求的學生上鉤。而大學生金融知識匱乏,剛剛接觸社會,極容易陷入此類“泥潭”,從小額借款變成巨額借貸,最終導致各種不良事件發(fā)生。
民警提醒,目前國家對校園貸采取了越來越嚴厲的措施,在校學生也需要加強自身的金融知識、法律意識,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