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5月4日訊 據(jù)閩南網(wǎng)報道 福建省住建廳首次在全省范圍內(nèi)開展城市市花市樹普查,要求省內(nèi)已命名市樹市花的城市(縣城)要廣植市樹市花,未命名市樹市花的城市(縣城)要組織開展評選工作。

含笑花
泉州市的市樹、市花,早在30年前,就已評選敲定了。提起市樹,多數(shù)市民會想到刺桐樹;市花自然是刺桐花,而鮮為人知的是,泉州的市花其實還有一種,就是清新淡雅的含笑花。

刺桐花
市樹市花 細說古城
“泉州的市樹、市花,都具有悠久栽培歷史及背后的人文故事,承載了古城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泉州市市政公用事業(yè)管理局相關(guān)科室負責人介紹。
泉州市樹市花的評選,早在1984年就已著手開展。1987年,經(jīng)廣泛推薦評選及泉州市政府提請,泉州市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正式通過,確定刺桐樹為泉州市市樹,刺桐花、含笑花為泉州市市花。
“當時考慮到刺桐花不宜盆栽且花期較短,而含笑花寓意歡快且為閩南人所鐘愛、廣泛種植,最終在刺桐花之外,增選含笑花為市花。”該相關(guān)負責人介紹。
成片成林 廣植刺桐
泉州以刺桐城聞名,可以追溯至五代。泉州節(jié)度使留從效為擴建泉州城廓,曾環(huán)城遍植刺桐。
采訪中,很多市民認為,刺桐目前的種植比例不太高,建議在市區(qū)大街小巷遍植。海都記者從泉州市園林管理局了解到,其實不是市區(qū)刺桐樹種植得少,而是考慮生物多樣性,目前城市園林綠化的樹種比較豐富。另外,泉州常遭臺風影響,刺桐樹樹枝較脆易折,風雨天氣時易倒伏、折枝。
現(xiàn)階段,刺桐樹更多的是成片種植于中心市區(qū)東湖公園、西湖公園、刺桐公園等綜合性公園,以及西福立交綠地、東?;ネ⒔痪G地等大型綠地、街頭綠地。刺桐路、北門街、環(huán)城路、泉山路、湖心街、溫陵路、九一街、百源路、坪山路、北峰307線、泉山路、江濱北路、縣道301線等多條市政道路,也都種植刺桐樹作為行道樹。
含笑花開 香滿街巷
以前,在舊城區(qū)各家各戶庭院里都能看到含笑花。因味兒香,走在街頭,還會見到有婦女采摘含笑花串成花串挽發(fā)盤髻,也有阿嬤把含笑花苞串成花環(huán)在街上叫賣。
含笑花是常綠灌木,可長到2至3米,適合泉州的氣候特點,在閩南地區(qū)栽植算是普遍,栽培歷史悠久,經(jīng)常用來作為盆栽及庭院、花壇、公園栽植。
“含笑花早在1個月前就開花了,如果運氣好的話,現(xiàn)在中心市區(qū)的很多公園都還能見到。”泉州市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小張介紹,公園內(nèi)種植的含笑花不是成片成林,主要用于點綴。目前,東湖公園的二公亭、梅園、仁風書院附近,芳草園南大門對面、中山公園荷花池前、威遠樓旁等,都能一睹其芳容;豐澤街道路兩側(cè)、開元寺東側(cè),也種有含笑花。(海都記者 柳小玲 通訊員 鄭智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