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微博)3月22日訊 據(jù)海峽都市報報道閩南網(wǎng) 昨天上午6點45分,悄悄的,春分來了。你是不是還在睡覺呢?
今年巧了!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二月二龍?zhí)ь^,遇上二十四節(jié)氣的春分。

本報員工挑戰(zhàn)立蛋
這下忙了!一早起來,先趕到市場上,買上米燒粿,祭拜灶君,再到理發(fā)店,剃頭討吉利,不少市民家中,還準備了水果菜肉,祭拜土地公,忙碌過后,想起“春分到,蛋兒俏”的俗語,再和親朋好友一聚,比賽立蛋。
為啥這么忙?原來,當龍?zhí)ь^遇到春分,有太多民間故事。
玩立蛋
今年春分到來的時間是昨日卯時(昨天上午6點45分)。“春分到,蛋兒俏”,不少市民在這一天都要玩把雞蛋立起來的小游戲。
在漳州勝利西路上,賣早餐的小陳正熟練地將雞蛋打包給客人。她幾乎天天跟雞蛋打交道,可立蛋這事兒,她還真沒試過。
昨天,小陳從家中搬出一盆新鮮的雞蛋,立了十多分鐘,還是沒立起一個,挑挑揀揀又換了幾個雞蛋,嘿!這回還真立起來了一個,隨后第二個也很快立好……“很早以前我就聽朋友說過,端午節(jié)可以立蛋,但春分立蛋還真不知道,這是第一次試。”小陳開心地說,回去再和家人切磋一下。
在賣雞蛋的攤點,海都記者也立起了幾個生雞蛋。不過試了多回,海都記者和厝邊們都沒能立起一個熟雞蛋。
“立蛋要看蛋黃蛋清分布是否均勻、底部厚不厚實,如果條件沒達到,真立不起來?!泵袼讓<亦嵒萋斦f,一般生雞蛋搖晃過后,蛋清蛋黃有可能分布均勻,那就可以立起來了,而雞蛋煮熟后,固定了,很難調(diào)整重心,因此70%~80%是沒辦法立起來的。
拜神明
昨天巧了,除了春分,也是二月二龍?zhí)ь^的日子。往年,春分和二月二往往能相差幾天乃至半個月之久,因為恰逢去年閏九月,這才讓兩個節(jié)日撞在一起。
春分拜土地公,二月二拜灶君,昨天,特別忙。
在瑞京市場和菜市路上等地,米燒粿的攤點早早就擺出來了。在漳州市區(qū),一年就賣一天“米燒粿”。為啥“米燒粿”偏要這天吃?
原來在陳元光時期,每年二月二,士兵都在軍隊里以麥粿祭拜灶君,本地人疑惑,一問才知,士兵們這是在拜灶君求財,于是也跟著祭拜。鄭惠聰說,本地人覺得麥子做的粿不好吃,認為大米更軟嫩,于是改做米粿祭拜灶君,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就用更貴的糯米做成米燒粿,中間還加上餡料。鄭惠聰說,因為灶君知道家家戶戶生活好壞,在農(nóng)歷二月二,灶君上天匯報民間情況,為了讓灶君嘴甜說好話,當然要用甜食來祭拜。
在春分這一天,不少漳州市民都會準備好水果菜肉,祭拜土地公。
春分時節(jié)祭拜土地公的傳說,源自唐德宗年間。彼時社會穩(wěn)定,一星象家向皇帝啟奏春天來了,時常下點小雨,天氣轉(zhuǎn)暖和,理應(yīng)借以提醒農(nóng)人趕快做好農(nóng)事預(yù)先準備工作,如修水利、備種子等,讓農(nóng)人注意春天耕種季節(jié)到了。唐德宗同意了星象家的說法,并將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春分定為“中和節(jié)”(寓意天氣適中,適合春耕的季節(jié)),傳至民間,便以祭拜土地公來求財。
忙剃頭
拜完神明后,市民們還會做一件事:到理發(fā)店剪頭發(fā)去。
古時北方稱“剃龍頭”,南方則叫“剃龍須”。古有臘月廿七后不剃頭之說,直到農(nóng)歷二月初二,剃頭討吉利。
早期,街頭的剃頭擔子在這一天的生意最火爆,給小孩子剃頭,只需要稍微晃幾下剪幾刀,或者是直接推一下剃頭刀,馬上就換下一個,一整天下來,都忙到?jīng)]時間吃飯。不過在現(xiàn)代,到理發(fā)店理一個清爽的頭發(fā),則是厝邊們更新自己,寓意新的一年“從頭開始”變得更好。
□延伸
春分:
每年公歷3月20日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jīng)0度(春分點)時開始。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后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春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征,春分時節(jié),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qū)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草長鶯飛、小麥拔節(jié)、油菜花香。
龍?zhí)ь^:
民間傳說的版本是,武則天當皇帝時,民間大旱,餓死百姓無數(shù),龍王心軟私降甘雨惹怒了玉帝,因此被玉帝打落凡間,并用太白金星的拂塵壓住,不讓其返天庭。后來,再一次民間大旱,太白金星啟奏玉皇大帝后,這才釋放了龍王。這一天剛好是農(nóng)歷二月初二,自此龍王揚眉吐氣,在春耕播種時節(jié)司直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