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龍”最后盤旋蜿繞進行“團龍”,景象蔚為壯觀


臺海網(wǎng)2月19日訊(海峽導(dǎo)報記者 曾宇姍/文 圖片來源大田融媒) 看看巨龍,心想事成;拜拜龍頭,鴻運當(dāng)頭;摸摸龍骨,安康幸福。對于三明大田的人們來說,2024年春節(jié)最期待的習(xí)俗,莫過于“迎龍”。
正月初二,在大田縣武陵鄉(xiāng)武陵村,首場“迎龍”活動如約而至。村民們舞動著由板凳組成的長龍,在村間道路上翻騰,所到之處熱鬧非凡,家家戶戶都放起鞭炮或煙花前來迎接。一節(jié)節(jié)“龍身”拼湊在一起,疾走穿行,祈愿新的一年國泰民安、風(fēng)調(diào)雨順。
晚上7點鐘,一條五光十色的“板凳龍”由上百名村民一同抬著,在空中飛舞著,圍著村莊道路走街串巷。定睛一看,這條“龍”由一條條板凳相連而成,每條板凳上扎著花燈,花燈上繪有花草樹木、神話故事等剪紙圖案,以及“添丁進財”“五谷豐登”“四季平安”等吉祥話,在夜色下更顯絢麗多彩。
舞龍的隊伍浩浩蕩蕩,村莊里的每家每戶都派出人員參與。村民們在長者的指揮下,從祖房出發(fā),繞著村道和街巷前進,所到之處發(fā)出陣陣喝彩。人們在家門口準備好煙花或鞭炮,熱烈迎接“板凳龍”的到來,其他人則紛紛拿起手機,拍下這一年之中難得一見的畫面。
光是在家門口盤旋翻騰還不夠,“迎龍”的高潮在于“穿龍”。當(dāng)“板凳龍”結(jié)束了繞村行進的路線,最終回歸到了出發(fā)地,相互盤旋蜿繞在一起,進行著“穿龍”的團龍儀式,頗有翻江倒海之勢,景象蔚為壯觀。
“我們大田的‘板凳龍’也叫‘板燈龍’,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2008年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抬著這條“巨龍”,村民們驕傲地說起大田“板凳龍”的歷史。更令他們驕傲的是,“板凳龍”的制作是由全村村民共同完成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有特別的講究,凝聚了村民們的智慧與心意。
通常,一條“板凳龍”由龍珠、龍頭、龍身、龍尾組成,長達數(shù)千米,短則幾百米。龍頭和龍尾的制作由村里完成,在祖房里就地取材;龍身則由各家各戶準備,在板凳上用竹篾扎出支架,再糊上白紙、繪上龍鱗;最后,再涂抹油脂、噴灑透明膠和防水清油,里面點上特制的“龍燭”。
在村民們看來,制作“板凳龍”雖然繁瑣,卻有美好寓意。從骨架、糊紙、裝飾到上路游巡,“板凳龍”的誕生就如同一個人的一生,經(jīng)歷出生、成長和輝煌,等待燭心被點燃的瞬間,發(fā)出璀璨的光芒,過程寄托的正是人們對新一年生活的期望和祝福。“每年的準備工作從春節(jié)前就開始了,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最為熱鬧,歡迎全國人民到三明,跟我們一起迎‘板凳龍’!”村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