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時節(jié),走進永安市安砂鎮(zhèn)新建村,沿著竹林小道蜿蜒前行,大片青柚林依然郁郁蔥蔥。
前不久,這片400余畝的青柚果園碩果盈枝,一顆顆飽滿的果實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采購商前來選購。
江蘇省常州市丁丁農產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丁珍華,已經是連續(xù)第五年來到這里采購青柚。“果皮是青色的,但剝開后吃一口果肉,令人驚艷的清甜沁人心脾,這就是我想要的那種味道。”丁珍華說,這里出產的青柚,青色的果皮和清甜的果肉形成強烈反差,讓人不可思議。
“新建村海拔300米左右,地勢坐西北朝東南,日照比周邊地帶長2小時,坡度40度左右,土層厚、立地條件好,再加上九龍湖形成的獨特小氣候,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果樹生長。”永安市安砂鎮(zhèn)勤耕農業(yè)有限公司負責人陳賢潘說。
上世紀70年代,這里就是村里的集體果園,但一度荒廢多年。上世紀90年代后,陳賢潘從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引進西柚新品種,進行試種。通過測土配方等一系列科學方法培育及農業(yè)專家的指導,西柚在當地特定的自然生長環(huán)境中品種不斷提純、優(yōu)化,形成了獨特特性和風味,即果皮為青色、果肉呈黃色,糖分低、皮薄、肉嫩,含有大量可食用性纖維素。
丁珍華是武夷山人,多年來在江蘇常州從事食品經營銷售等業(yè)務。“我們主要銷售老家和福建各地的地道農產品,對品質、特色有較高要求。”丁珍華介紹,五年前,自己從一位客戶口中得知“永安九龍湖青柚”的名號,當年10月底就乘高鐵找到安砂鎮(zhèn)的這片果園。那時,果樹還處于幼年期,整片果園產量只有3萬~3.5萬公斤。品嘗了果實之后,丁珍華一口氣全部訂購,把自己的店鋪也帶火了。
“要做就做品牌。”看準本地青柚的獨特優(yōu)勢和市場前景后,陳賢潘錨定打造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目標,采取人工割草、施有機肥等近自然種植模式,精心呵護一株株青柚。
“果樹下播撒無苕子,抑制其他雜草生長,到秋冬季,無苕子自然枯萎,腐爛后成為果樹最好的有機肥,既保護了果園生態(tài),也減少了除草劑、化肥等使用量。”陳賢潘說。
穿行在果園,處處可見太陽能殺蟲燈、黃色粘蟲板,散落在果園內的樹叢,為鳥兒棲息、捕食提供了好去處。
每隔一段距離,果園里還能看到一口口方方正正的水泥池。“這是發(fā)酵池,菜籽餅、花生麩等發(fā)酵成有機肥后,通過水肥一體化設施輸送到果樹。”陳賢潘說。
立足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堅持原生態(tài)種植,果園先后被農業(yè)農村部、省農業(yè)廳等列入農業(yè)科技示范基地、柑橘病蟲害綠色防控與統(tǒng)防統(tǒng)治融合項目農藥減量示范片,“永安九龍湖青柚”獲得中國綠色食品商標。作為福建省產品追溯系統(tǒng)試點,果園還安裝25個攝像頭,消費者掃描產品包裝上的二維碼后,可以實時查詢產地、種類、生長過程等,實現農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
為發(fā)揮龍頭示范效應,陳賢潘還牽頭成立柑橘專業(yè)合作社,完成了果園業(yè)態(tài)規(guī)劃總體布局,設立生態(tài)觀光休閑、農耕文化展示、動植物教育科普等功能分區(qū),進一步完善果園道路、供水、生產用房等配套設施,著力打造共享果園。只要村民有意愿種植,合作社便全力提供技術支持。
“這五年來,每年采摘季我都會趕來安砂鎮(zhèn)采購。”丁珍華說,現在,這里的果園面積更大,管理更完善,產量更高,果的品相也更好看了。“希望能通過青柚能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成為造福一方百姓、助推鄉(xiāng)村振興的‘黃金果’。”望著生機勃勃的果園,陳賢潘對未來信心滿滿。
(來源:福建日 魏興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