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地名源于媽祖閣。紀念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當?shù)卦S多莆籍鄉(xiāng)親 回首澳門與莆田特殊淵源情緣,倍感自豪
“媽祖:媽媽的媽,祖國的祖”
臺海網(wǎng)12月20日訊 據(jù)湄洲日報報道 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連日來,澳門神州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喜氣洋洋,工作人員忙碌異常,舉辦以“媽祖之光,點亮神州”為主題的獻禮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活動。作為活動組織者,多是莆籍鄉(xiāng)親,他們?yōu)榧亦l(xiāng)的“海上和平女神”媽祖,添彩“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感到自豪。“媽祖:媽媽的媽,祖國的祖”,成了在澳莆籍鄉(xiāng)親中的流行語。
“媽祖文化在澳門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我是媽祖故鄉(xiāng)莆田人,從2002年來澳門至今,一直在做傳播媽祖文化的事,見證了媽祖文化在澳門回歸祖國20年來發(fā)揮的獨特作用。”首屆全球優(yōu)秀媽祖人、澳門神州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會長關金花昨晚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該協(xié)會于2012年成立,目前在澳門有上萬名會員。除莆田鄉(xiāng)親外,許多會員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澳門發(fā)展進步離不開社會團結和諧。澳門地名源自媽祖,大家敬仰媽祖,在媽祖精神的感召下,愛國愛澳,多做好事,增進和諧。“媽祖”兩字寓意多好,媽媽的媽,祖國的祖!
“忙,這幾天太忙了,各種慶?;顒右粓鼋右粓觯瑡屪媪x工特別高興,為澳門祝福,為祖國母親祝福。我們踴躍參與路面衛(wèi)生保潔、現(xiàn)場秩序維持等。”澳門神州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監(jiān)事長陳麗鴻介紹,每當澳門舉行媽祖文化旅游節(jié)等重大活動,媽祖義工們都會主動到場幫忙。這些年來,該協(xié)會與澳門媽閣廟共同舉辦多場慈善活動,媽祖義工深入澳門大街小巷做公益事,氣氛融洽和睦。
“圣德流光莆田福曜,神山挺秀鏡海恩波。”這是澳門媽閣廟里的一副對聯(lián)。緣于媽祖文化,澳門與莆田關系源遠流長,“媽閣”是澳門葡文名字MACAU的由來。澳門回歸祖國20年來,澳門與莆田兩地交流愈加密切。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贊說,自2001年到今年,澳門媽祖文化旅游節(jié)已成功舉行17屆,成為當?shù)匚幕糜问⑹?,祖廟每年都派代表參加,并指導其間舉行的媽祖祭典。2004年10月,湄洲媽祖金身首度巡安澳門,反響極為熱烈。2016年以來,莆田已成功舉辦4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自第二屆起,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政府成為主辦單位之一,澳門特別行政區(qū)行政長官都發(fā)來賀信。
據(jù)悉,如今,在澳門創(chuàng)業(yè)、生活、學習等的莆籍鄉(xiāng)親有3.5萬人。今年11月26日,又一家媽祖文化機構——澳門福莆仙媽祖文化聯(lián)誼會成立。媽祖文化既凸顯澳門與莆田獨特的情感紐帶作用,也抒寫了“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的生動新篇。(湄洲日報記者 吳偉鋒)
閱讀延伸:
“媽閣”→MACAU
澳門媽閣廟為當?shù)刈钪拿麆俟袍E之一,初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最早為福建移民所建。后來,葡萄牙人航行至此,上岸后看到的建筑便是它,而后從當?shù)厝丝谥械弥@里是“媽閣”,于是“媽閣”成為澳門葡文名字MACAU的來歷。
媽閣廟原稱媽祖閣,俗稱天后廟,廟內主要供奉“海上和平女神”媽祖。每年春節(jié)和農歷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媽閣廟香火至為鼎盛。除夕午夜開始,許多善男信女前來祈福。2005年7月,在南非德班市舉行的第29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包括媽閣廟在內的澳門歷史城區(qū)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媽閣廟已矗立500多年,“媽閣”不但是香火最旺的寺廟,而且是澳門鄉(xiāng)親心靈棲息之地。
莆田是媽祖故鄉(xiāng)。2009年9月,“媽祖信俗”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名錄,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chǎn)。2016年3月,媽祖文化寫入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