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入列首批國家公園
更以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chǎn)”
馳名于世
“雙世遺”武夷山
其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構成
包括古閩族和閩越族文化、理學文化、摩崖石刻、茶文化……

早在商周時代
閩越先民便在這里生存繁衍
在丹霞絕壁上留下了獨特的崖墓群

崇陽溪畔的閩越王城
又稱古粵城、城村古漢城
始建于公元前202年(西漢初年)
是當時的閩越王無諸
受封于漢高祖劉邦時
營建的一座王城
遵循戰(zhàn)國以來流行的都城建造規(guī)制
內城外郭,井然有序
遺址內城墻、城門、宮殿、作坊
墓葬、祭祀建筑等遺跡并存
宏大規(guī)模令人為之震撼
為國內現(xiàn)存最完整的漢代古城之一

武夷深處遺留千秋城邦
也浸潤著理學的清逸深邃
在朱熹七十載人生歷程中
有約半個世紀在武夷山度過
紫陽書院、屏山書院、興賢書院、五夫社倉……
他的文化遺跡遍布武夷
朱子理學體系
也在丹壑碧水間碩果漸成
對東亞地區(qū)的文化發(fā)展影響深遠

溪流九曲,石刻數(shù)百方
武夷山摩崖石刻自東晉郭璞始
歷1700多年,題刻不絕
涵蓋了詩詞、題記、榜書等多種形式
堪稱山水間的“石壁史書”

武夷茶歷史悠久
見于漢代,起于唐,興于宋
元大德五年(1301年)
設皇家貢焙局“御茶園”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詔令改制芽茶入貢
至清初,有了完善的巖茶制作技藝

17世紀起,中國與俄國之間
繁忙了約三個世紀的萬里茶道
起點正是武夷山下梅村
下梅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初建于隋朝
坐擁梅溪、當溪水運之利
武夷山的紅茶、烏龍茶
由此踏上萬里茶道
成為連接歐亞的“黃金葉片”

在武夷山“九龍窠”的懸崖峭壁上
生長著三棵六株茶樹
即大名鼎鼎的大紅袍母樹
至今見證著武夷巖茶的傳奇篇章

武夷山
仿佛大自然與人類文明
攜手雕琢的曠世杰作
山水潑墨,盡顯天地大美
人文凝韻,深載中華源長


來源:新華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