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秋沙鴨是中國特有珍稀候鳥
因數(shù)量極其稀少被譽為“國鴨”

經(jīng)過他們一個多月的跟蹤觀察
確認有12只中華秋沙鴨
正在南平建甌東游松溪流域越冬



這是繼今年2月這里首次發(fā)現(xiàn)
中華秋沙鴨棲息蹤跡后
再次觀察到“國鴨”南遷
這一結果也表示建甌東游
已成為閩北重要的中華秋沙鴨越冬棲息地
記者:郭圻
報道員:倪婷婷 王曉飛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中華秋沙鴨是中國特有珍稀候鳥
因數(shù)量極其稀少被譽為“國鴨”

經(jīng)過他們一個多月的跟蹤觀察
確認有12只中華秋沙鴨
正在南平建甌東游松溪流域越冬



這是繼今年2月這里首次發(fā)現(xiàn)
中華秋沙鴨棲息蹤跡后
再次觀察到“國鴨”南遷
這一結果也表示建甌東游
已成為閩北重要的中華秋沙鴨越冬棲息地
記者:郭圻
報道員:倪婷婷 王曉飛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雌雄中華秋沙鴨雙宿雙飛 中華秋沙鴨在水中嬉戲 臺海網(wǎng)1月15日訊 據(jù)海峽都市報報道這個冬天,15只中華秋沙鴨來到福州永泰嵩口鎮(zhèn)梧埕村越冬。中華秋沙鴨被譽為“水中活化石”和“鳥中大熊貓”,據(jù)永泰縣嵩口鎮(zhèn)方面透露,他們計劃在區(qū)域內(nèi)設立保護區(qū),避免這些珍稀鳥類受到驚...
臺海網(wǎng)11月17日訊 據(jù)石獅日報報道 秋冬時節(jié),白鶴南飛,在中國最南到江西鄱陽湖越冬,從未在福建被記錄到。11月17日,記者在福建石獅濕地公園拍攝到了白鶴,“白鶴不入閩”的歷史成為過去。氣質出眾、自帶仙氣的白鶴被譽為鳥類“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只,是瀕危滅絕的鳥類之一...
黑臉琵鷺“T69”(圖片來源:大連市臺辦) 5月6日,大連市臺辦工作人員向臺南市黑臉琵鷺保護專家通報,經(jīng)莊河自然資源服務中心相關人員監(jiān)測,成功捕捉到黑臉琵鷺“T69”已順利返回莊河市形人坨的“家”,正在家中安心生育。 “T69”是一只黑臉琵鷺,2015年在臺南市受傷,經(jīng)臺南野鳥學會相關專家救治后,被賦予“T69”號腳環(huán)野放。自此,“T69”每年往返臺灣與...
臺海網(wǎng)12月25日訊 據(jù)“聚焦三明”微信消息 “中華秋沙鴨!8只,22號樣線。” 11月30日上午10時,承擔明溪全域鳥類資源調查工作任務的福建省觀鳥會一行人員,在明溪縣鳴溪濕地公園的上游拍到了這珍貴的一幕。 黃學鼎是福建省觀鳥會副會長,是全國中華秋沙鴨調查的福建區(qū)域負責人...
8日上午,來自北京、天津、湖北、廣東、黑龍江、江西等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江西鄱陽湖畔放飛200余只候鳥。這些候鳥主要來自各地救護或執(zhí)法罰沒的野生鳥類,經(jīng)過救治、飼養(yǎng)已達到放歸野外標準,在越冬地進行集中放飛。 據(jù)了解,放飛候鳥包括鴻雁、豆雁、東方白鸛、小天鵝、黑水雞等。候鳥遷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為保證受救助候鳥能夠跟上已經(jīng)飛抵鄱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