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8月7日訊 據(jù)福建日報·新福建APP報道 “今天精神看起來還不錯!來,把手抬起來,看一下靈活程度怎么樣。”8月5日,建甌市立醫(yī)院神經外科主任梁鄂帶著幾名醫(yī)護人員來到了患者徐先生的病床前,對他的術后恢復情況進行檢查詢問。
半月前,徐先生因突發(fā)頭痛進入建甌市立醫(yī)院治療,經診斷為“左側椎動脈夾層動脈瘤”收入該院外科。經查,該患者左側椎動脈夾層動脈瘤診斷明確,瘤體大,且有附壁血栓形成,極易破裂,引起致命性顱內出血,或血栓脫落,引起腦栓塞。
(通訊員 唐玉英 攝)
神經外科副主任醫(yī)生劉信平介紹,顱內動脈瘤一般有兩種手術方式可供選擇,即開顱動脈瘤夾閉及介入栓塞術,但由于該患者動脈瘤為夾層動脈瘤,瘤體巨大,且位于椎動脈,采取開顱動脈瘤夾閉的手術難度高,還容易損傷供應腦干的血管,造成呼吸停滯,風險極大。
經過雙方多次的研究溝通后,該院決定使用DSA機器,對徐先生采取風險低、恢復快的介入栓塞手術進行治療。
DSA的全稱是飛利浦大平板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機,主要用于心內科和神經外科等疾病的診斷治療,是目前在國內用于介入放射的最新機型。
(通訊員 唐玉英 攝)
“采用血管內進行治療,既可減少開顱手術存在的風險,又能加快術后恢復。”劉信平說,術后患者恢復情況良好,神清語利,四肢活動也較靈活。
據(jù)了解,建甌市目前的神經外科腦血管疾病醫(yī)療水平和設施設備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已可以獨立實施腦血管疾病的直接開顱手術和血管內介入治療手術,讓廣大患者在“家門口”就可輕松就醫(yī)。(來源:新福建 通訊員 葉秋艷 唐玉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