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4月6日訊 據閩北日報報道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這段高亢威武的入黨誓詞在萬畝蔥蘢,層林疊翠的林間回蕩。
這是武警南平支隊執(zhí)勤四中隊的官兵們在重溫入黨誓詞。清明節(jié)前夕,執(zhí)勤四中隊的官兵們再次來到邵武市雞公山腳下,祭掃兩座烈士墓,聆聽烈士事跡,傳承烈士精神。
翻開紅色的記憶
1966年5月25日,肖家坊鎮(zhèn)發(fā)生了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洪水襲擊了部隊和附近的村莊,所到之處,一片泥濘。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部隊聽令景從,聞訊而動,全面投入抗洪搶險的戰(zhàn)斗中,董憲芝和戰(zhàn)友連續(xù)奮戰(zhàn)了三晝夜,最后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969年6月26日,連日的暴雨給肖家坊鎮(zhèn)解放村帶來嚴重洪澇災害,戰(zhàn)士孫石山奉命給施工戰(zhàn)友送雨衣,滂沱的大雨使原本就崎嶇的山路更加泥濘濕滑,就連平日里潺潺流淌的金泉溪也變得湍急,完成任務后的孫石山早已滿身泥漿,在返回營區(qū)的過程中途徑小橋,被漫過橋面的大水沖走,不幸犧牲。
1992年3月12日,參加野外訓練的中隊官兵發(fā)現(xiàn)了這兩座烈士墓。當時墓地雜草叢生,一片荒蕪,經過多番走訪詢問,官兵們才從當?shù)匾粚Π耸啐g的老夫婦那里得知烈士的事跡。由于烈士生前所在的部隊早已撤編,而且年代久遠,根本無法與他們的家人和家鄉(xiāng)政府取得聯(lián)系,為了讓英魂安息,中隊官兵主動成為烈士墓地的守護人。每年清明,中隊官兵都會到烈士墓前送上他們的一份崇敬和哀思。
烈士身去不復返,其志永勵后來人。二十九年來,執(zhí)勤四中隊官兵一直把守好烈士墓當成自己分內的事。因自然災害和野獸侵襲,烈士墓多次毀壞,中隊官兵們多次捐款,修繕墓地。2002年的清明節(jié)前夕,因高速公路建設的需要,墓地急需搬遷。得知消息后,中隊官兵跋涉30余里的崎嶇山路,肩扛手搬,齊心合力將烈士墓地遷移至中隊營區(qū)附近的雞公山腳下。
新畢業(yè)排長周培杰說:“這是我來到中隊后第一次參與祭掃烈士墓,第一次聆聽烈士事跡讓我十分感動,烈士的精神也為我指引了前進的方向。今年正值建黨一百周年,我將時刻牢記職責使命,傳承烈士精神,以優(yōu)異成績和嶄新面貌向建黨一百周年獻禮”
時光荏苒,中隊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不變的是對烈士精神的傳承,不變的是忠誠的信仰。中隊全體官兵時刻牢記黨的囑托,飲水思源,不忘革命先烈,不忘黨的初心,在黨史學習中不斷汲取前行的力量,在平淡中磨練自己,在困難中強化自己,立志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wèi)士。
(來源:閩北日報 盧圣鵬 周培杰 羅光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