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臺海網(wǎng)5月21日訊 據(jù)福建日報報道 周一清晨,在南平建陽區(qū)麻沙鎮(zhèn)華溪村,一場莊嚴的升旗儀式正在進行。升旗臺上是一位身形單薄的老師,升旗臺下是一名戴著紅領巾的孩子。這樣的場景每周一都在華溪小學上演,唯一的老師叫許玉華,唯一的學生叫范宜豪。
55歲的許玉華,1979年高中畢業(yè)回到家鄉(xiāng)華溪村當代課教師,1981年考入建陽師范學校,畢業(yè)后成為一名公辦教師。許玉華一直堅守山村,長坪竹田小學、留田小學、呂屯小學、華溪小學……他的足跡遍布麻沙鎮(zhèn)大部分村小。
“以前,學校很熱鬧,有十余位老師,百余名學生。”許玉華說,后來村里人紛紛外出務工,留在山里的人越來越少。許玉華從未想過放棄或是離開。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華溪小學開設必備的所有教學科目,有語文、數(shù)學、美術、體育等,許玉華擔任全部教學。雖然只有一個學生,他卻一點不松懈,平時認真?zhèn)湔n,盡可能把學生教好。
磚砌的二層教學樓,干凈整潔的籃球場,空曠的校園里回蕩著許玉華抑揚頓挫的講課聲。在一樓的二年級教室里,他拿著課本,耐心地給范宜豪講課。許玉華的目光聚焦在這唯一的學生臉上。當范宜豪露出不解的神情,許玉華就走下講臺,手把手講解。課間,許玉華陪著范宜豪到操場活動,跟他談心。
范宜豪跟父親住在一起,有一個姐姐讀中學住校,家里靠種田為生。他家在梁仰自然村,距離華溪小學5公里,距離麻沙鎮(zhèn)中心小學13公里。因為健康原因,范宜豪的父親無法每天接送他到中心校上學,他便成了村小唯一的學生。
麻沙中心小學校長彭寶平介紹說,今年該鎮(zhèn)共有14個鄉(xiāng)村教學點,華溪和永興小學由于生源少,成為單人校。只要村子里還剩一個適齡孩子,教學點就會保留。個別學生由于家庭困難等原因,無法外出就學,只能在村教學點上學,單人校正是為了讓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義務教育而存在。
為了讓山里學生同樣享受優(yōu)質教學資源,建陽區(qū)教育局落實國家薄改項目,給華溪小學配備了遠程教學設備,充實了音、體、美器材和圖書;麻沙中心校的老師會定期到學校交流教學。
今年9月升三年級后,范宜豪將到麻沙中心小學開始新的學習生活。
原標題:南平建陽區(qū)麻沙鎮(zhèn)華西村:一師一生,山里單人校的堅守
原鏈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8-05/21/content_1107606.htm?div=-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