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晚,“‘一碗福建’福味來”福建文旅美食推廣季暨“食尚兩岸 香聚沙縣”海峽兩岸美食展在沙縣區(qū)熱烈啟幕,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來打卡,盡享地道美食。

步入沙縣小吃文化城三期主會場,“兩岸人間煙火”六個(gè)大字赫然在目。臺灣特色美食展區(qū)內(nèi),臺灣蚵仔煎、鹽酥雞等小吃香氣撲鼻,引得眾多游客循香而至,爭相品嘗購買。

來自臺灣新北市瑞芳區(qū)的吳嘉華,是九份芋圓燒仙草美食攤的主人。他此次帶來了地道的臺灣甜品,傳承家族手藝。“我奶奶那輩就開始做芋圓,我想把這份傳統(tǒng)味道帶到這里,讓大家都能品嘗到。”吳嘉華熱情地說。
胡弘鴻則特地從臺灣嘉義趕來參展,他忙著制作臺灣大腸包小腸、爆汁一口腸等美食。剛到沙縣,他就迫不及待地品嘗了當(dāng)?shù)氐纳晨h拌面、扁食。“這次來沙縣,我要好好學(xué)習(xí)地道小吃的做法,回去做給臺灣的食客們嘗嘗。”他滿懷期待地說。
在臺灣大叔蚵仔煎攤位上,蔡亦家忙碌地為食客制作著蚵仔煎。“蚵仔煎是臺灣夜市的名小吃,這次我特意帶來給大家嘗嘗。”蔡亦家來福建已14年,熱愛美食的他,這是第二次參加海峽兩岸美食展。“三明這里很好,小吃文化魅力十足。兩岸美食同根同源,我希望通過介紹臺灣美食,加深我們的合作交流。”
三明市美食文化源遠(yuǎn)流長,擁有沙縣小吃、永安小吃、客家小吃等眾多特色美食。此次美食展上,來自三明各地的美食也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品嘗。
“這里太熱鬧了,像過年一樣。各種小吃都很有特色,我嘗了燒麥,晶瑩剔透,味道獨(dú)特。”大田游客葉先生贊不絕口。
活動現(xiàn)場,多位沙縣小吃技藝傳承人現(xiàn)場制作小吃,展示小吃文化的獨(dú)特魅力。

“我們的包心米凍皮是用石磨米漿做的,餡里有冬筍、茭白、肉末、香菇等,全是手工制作。”沙縣小吃盧家包心米凍皮傳承人許美嬌介紹,地道的美食讓游客們流連忘返。
據(jù)悉,本次海峽兩岸美食展將持續(xù)至16日,設(shè)沙縣小吃文化城主會場和金沙園音樂廣場分會場。主會場共設(shè)270個(gè)展位,包括本地小吃展位30個(gè)、臺灣特色美食展位30個(gè)、省外特色小吃展位20個(gè)及東南亞特色美食展位20個(gè);分會場則設(shè)有以舊換新展位18個(gè)、美食商品展位60個(gè)等。
來源:三明日報(bà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