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壽寧縣下黨鄉(xiāng)下黨村 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攝
臺海網2月26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第一書記,第一擔當。面對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我省駐村第一書記迎難而上、扎根基層,在為民紓困中彰顯擔當。
2017年底,全省共選派第五批駐村第一書記2997名,推動能打硬仗的干部深扎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的最前沿。到目前,省市縣三級累計選派近2萬名優(yōu)秀干部駐村任職。
一名派駐干部是一面旗幟,引領出一條條致富新路。
走進羅源縣白塔鄉(xiāng)南洋村,畬族風情撲面而來,鄉(xiāng)村生態(tài)旅游方興未艾。這幾年,駐村第一書記陳俊峰爭取資金1500多萬元,因地制宜實施“生命公園”、生態(tài)停車場等項目,引進“房車營地”、休閑農業(yè)園和民宿等產業(yè),使村集體收入從5萬元增長至16萬元。
這是駐村第一書記找準路子助脫貧的生動寫照。發(fā)揮新型經營主體作用,發(fā)展特色農業(yè);探索鄉(xiāng)村旅游,帶火農家樂、鄉(xiāng)村民宿;引入龍頭企業(yè)打造“扶貧車間”,實現(xiàn)貧困戶在家門口增收……第五批駐村第一書記在“造血”功能上下功夫,打好“組合拳”,發(fā)展產業(yè)促村集體和農民增收,協(xié)助駐點村新辦村級經濟實體1890個,引進投資規(guī)模百萬元以上的企業(yè)797家。2019年,貧困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40元。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駐村第一書記既為發(fā)展找路子,又為民生動腦子。
村部大樓落成、主路擴建、斷頭路打通、路燈布密加亮、水渠深挖硬化、河堤加固砌坡、壩頭蓄水靚景、公園從無到有……兩年多來,龍巖市永定區(qū)北斗村第一書記吳宜煥推動村兩委利用籌集到的資金,通過實施16個項目,令全村面貌大變樣。
像這樣的鄉(xiāng)村嬗變已遍布八閩。第五批駐村第一書記協(xié)調各級在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資金105.06億元,落實建設項目19907個,新建改建了一批中小學、農民文化場所、體育健身工程、農家書屋、村級衛(wèi)生所、村級綜合服務站等便民利民場所。
脫貧攻堅征程中,面對疫情防控“加試題”,全省2900多名駐村第一書記及時返崗,重點幫助落實好防護措施、做好春耕備耕各項工作。
福鼎市黃仁村“一村跨兩省、兩省住一家”,針對人員流動頻繁、管控難等問題,第一書記謝建勛提出了省際“攜手共防”的防控方案,得到村民支持;南平市建陽區(qū)黃坑鎮(zhèn)苦竹坪村第一書記孫德明逐戶走訪,幫助協(xié)調解決化肥、種子等生產物資運輸困難問題,不誤農時。
一名派駐干部是一面旗幟,凝聚基層干群千千萬。
我省廣大駐村第一書記注重抓班子、帶隊伍、固陣地,著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
“辦事只進一扇門, 效率快多了!”建寧縣溪口鎮(zhèn)枧頭村第一駐村書記曹銳以建章立制為切入點,重新制定《村兩委干部管理辦法》、崗位職責等規(guī)章制度,并推行兩委干部集中辦公、一站式服務機制,相互監(jiān)督促進為民辦事。
建章立制,方能長久。我省廣大駐村第一書記堅決擔負起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制定或完善黨支部和村委會相關制度,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推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基層黨組織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形式村主干培訓班,提高村主干履職盡責能力,2019年,主題教育中排查的958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得到整頓轉化。
配強班子,團結干群。在2018年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中,我省廣大駐村第一書記廣泛聽取黨員、村民代表意見,挑選推薦政治素質好、業(yè)務能力強、愿意為群眾服務的候選人,得到村民的廣泛認可。
壯大隊伍,永葆活力。第五批駐村第一書記幫助培養(yǎng)入黨積極分子8264名、發(fā)展黨員5341名,為基層黨組織輸入了更多新鮮血液,為兩委班子注入了新鮮血液。
強化組織,樹立新風。村民自治多了、矛盾糾紛少了;“紅白事”從簡,文娛晚會、體育比賽、廣場舞等活動蔚然成風……在黨組織引領下,鄉(xiāng)村呈現(xiàn)新氣象。
不破樓蘭終不還。在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最后的緊要關頭,我省廣大駐村第一書記正以更大的信心決心,堅決擔起組織重任,不負人民厚望,在脫貧一線奮勇拼搏,乘勢而上實現(xiàn)脫貧攻堅目標。(福建日報記者 劉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