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地村延福橋

延福橋
臺海網(wǎng)12月22日訊 據(jù)閩北日報報道,謝地,顧名思義,謝氏群居之地。譬如楊厝、劉墩、游地等亦然,因姓而名之。
卻說距延平區(qū)茫蕩鎮(zhèn)謝地村東約200米的水尾處,有一橋,名延福橋。建于明朝萬歷己卯年(1579)。傳說,延福橋是當?shù)氐拇筘斨鞅R老二投資建造的。大家都知道,幾乎所有的古橋命名都有一層美好的寓意。謝地建橋也不例外,建橋伊始,許多人都給它取了不同的名字,無一被村里人采納。就在橋要竣工、封蓋最后幾片瓦片之時,橋上走來了一個叫謝延福的老人,帶著孫子,捧著壽桃、壽面、壽酒等祭品上橋,只見夕陽透過云層,新橋倒映水中,一幅美麗的山水人和諧的畫面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人們驚呼起來,盧老二頓時脫口而出:“延-福-橋!”橋名意為延年益福,寓意深刻,獲得了在場所有人的認可。
延福橋全長30米,有橋屋9間;橋?qū)?米,四柱九檁抬梁屋架,用柱36根。橋兩端各出一廊間,作歇山式屋頂橋門。望板上鋪小青瓦屋面,作皮條脊。脊檁有白底朱墨書紀年,金檁載有建橋信息。兩側(cè)設直欞欄桿和木條凳,檐下兩側(cè)有木擋板。橋面中鋪條石,兩側(cè)青磚鋪地。橋內(nèi)不假雕飾,樸實無華。廊橋當心間下為一單跨實腹式石拱橋,跨徑6.5米,卷臉拱頂部拱石刻有:“延福橋 大明萬歷己卯年建”等楷書字樣。橋下一孔雀石,栩栩如生,鳥頭向上呈欲飛之勢。現(xiàn)存橋屋系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重建。2007年3月,因冰災造成橋屋受損嚴重,右岸三間次間坍塌,現(xiàn)已重修。
延福橋處在謝地盆地的低洼處,溪水從高地朝東而來,周邊風景優(yōu)美。橋的兩端有兩根柳杉,恰似兩根蠟燭,村民稱之為“雙蠟延橋”(其中一根“文革”開電站時砍去做獨木橋槽,現(xiàn)僅存一根)。橋的前面是“朝衣掛壁”,后山乃“珍珠涼傘”,左邊為“五馬落槽”,右邊是“鯉魚上水”。橋下水尾兩山為晝開夜合的大石門。據(jù)說明朝時,該村曾出過一位宰相,豪宅內(nèi)房九十九間,三個魚塘七個井,一坵田九頭牛耕一天。傳說他家“牛托鑰匙,馬托賬本”,其富無比。
廊屋當心間迎水位設神龕,上奉觀音大士、華光天王和真武大帝三尊神圣。民間流傳,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愿,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 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大帝等,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北方之神。真武大帝的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長百尺,披散著頭發(fā),金鎖甲胄,腳下踏著五色靈龜,按劍而立,眼如電光。華光天王又稱華光尊皇、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等,相傳他姓馬名靈耀,因生有三只眼,所以中國民間又稱“馬王爺三只眼”,為護法四圣(馬靈耀、趙公明、溫瓊、關羽)之一。如此三尊大神擺列在一起,并且平起平坐,迥異于其它廊橋信仰之風格。不知咋地,我心中油然生起崇敬的心情,是對三尊大神,還是對這座廊橋,或是對建橋、護橋的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