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假期,不遠行、不聚集的本地游、近郊游成為旅游市場主體,人們在“微旅游”中悠享慢時光。泉州各地也在科學精準防控疫情的基礎上,豐富假日產品和服務供給,滿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享受“家門口”的文化公共服務

國慶長假期間,短途游、近郊游和鄉(xiāng)村游等旅游方式受到市民們的青睞。人們走進鄉(xiāng)村感受自然風貌,在綠水青山間樂享假日愜意時光。圖為人們在德化縣南埕鎮(zhèn)休閑游玩。(張九強 攝)
泉州網10月4日訊(記者 殷斯麒 吳麗嬌)今年國慶假期,不遠行、不聚集的本地游、近郊游成為旅游市場主體,人們在“微旅游”中悠享慢時光。泉州各地也在科學精準防控疫情的基礎上,豐富假日產品和服務供給,滿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古城核心
打造人文深度游目的地
在中心市區(qū),泉州古城是假期旅游的“流量擔當”。我市推出11條精品古城旅游路線,包括精品世遺游、古城祈福游、名人故居游、在地文化游、古城尋“仙”游、家廟尋“根”游、紅色文化游、鋪境文化游、工業(yè)遺產游、非遺體驗游、古城小吃品嘗游等,分主題串聯起古城吃住游娛購,古城轄區(qū)的8個世界遺產點涵蓋其中,打造古城人文深度旅游目的地。
推出經典旅游線路,還配有免費公益講解。10月2日至6日,每天上午9:00—11:00,下午2:30—4:30,都有免費的古城講解員講解,帶領市民游客深入了解泉州歷史文化脈絡和故事。“我們在公眾號上報名參加,去過那么多地方旅行,第一次享受到公益講解,而且深入淺出講述千年古城的故事,讓我對泉州有了更立體生動的了解,活動真的很棒!”來自廣西的游客張小姐趁著假期帶孩子來泉州游玩,直言體驗感非常好。
作為既接地氣、又不乏人文藝術的古城,假期必不可少的是去觀看文創(chuàng)空間里的展覽。在西街101文化空間,三個新主題“生活赤子心”“時代非遺之美”“后浪‘新視界’”,把充滿歷史積淀的泉州文化以新形式展現。還有簪花圍、盔帽、竹編等制作教學,讓大家體驗傳統文化,感受非遺魅力。
古城咖啡氛圍濃厚,不少省內游客專門過來打卡。“我是咖啡愛好者,早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刷到泉州古城已經有上百家咖啡廳,趁著假期專門過來打卡幾家咖啡廳。”來自福州的游客張先生說,藏在背街小巷里的咖啡廳非常有格調,已經成為泉州古城的一大特色。

昨日,市區(qū)西街迎來大量游客。(陳曉東 攝)
拓展周邊
推出多元旅游產品
國慶期間,古城之外的各縣(市、區(qū))也進行了一番探索創(chuàng)新,推出多元、頗具特色的活動,帶動本地游、周邊游、短途游市場,比如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qū)的溯源古風市集和梧林傳統村落的藝術展、快閃演出、藝術研學,南安的天心洞首屆燈光電音美食節(jié),安溪的天空之傘嘉年華,永春的非遺體驗活動等,游客在休閑之余也潛移默化地接受傳統文化熏陶。
泉州中央商務區(qū)的首個燈光夜游項目,著實讓市民(游客)感受了一場極致浪漫的視覺盛宴。生命之樹、時光隧道、巨型鯤燈、哪吒等栩栩如生的燈光造型,吸引了不少家庭前去“追光”。“非遺技藝‘打鐵花’更值得一看,它迸出的如滿天繁星般的鐵花,如煙花般絢爛。”看完表演,來自福州的陳女士當即在朋友圈推薦。她還計劃到蟳埔漁村體驗蟳埔服飾、看一看蚵殼厝,了解別樣民俗。清源山的夜游體驗也“升級”了,除了在南臺俯瞰泉州全景之外,還開展了豐富的夜間經營系列活動,包括非遺研學、集市、演出等。距離中心市區(qū)約20公里的鄉(xiāng)韻鹿境文化旅游度假區(qū),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溫馨而又愜意的親子時光。“小鹿很可愛,恐龍樂園中還有粉色的恐龍哦,日落、篝火、露營也讓人難忘。”來自廈門的小學生沈子硯興奮地分享。
遠離城市喧囂,探索城市以外的精彩,感受山水田園的怡然自得,也是許多人的選擇,從安溪、永春、德化等一些已經“滿員”的民宿中可以得到論證。在福建師范大學工作的黃女士,此次來泉直奔德化國寶鄉(xiāng)的山有福民宿,“靜坐山野間,聆聽大自然呼吸,感受‘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情致。”她說,她的朋友搶不到房間,就到附近的谷外云居民宿或者更遠的福龍莊園,“這里有稻田、清泉、鳥鳴,晚上還可以望月,是我想要的假期。”

昨日,在市區(qū)金魚巷,游客們現場直播旅游泉州。(陳曉東 攝)
從路過到留下
旅游達人流連忘返
白巖松曾經說:“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因著這句話,今年國慶假期,來自西安的游客陳思暉攜女友來泉“打卡”,本想著短暫逗留兩天后就到廈門。“沒想到,逛了一次古城,愛上一座城。所以我們決定7天都留在泉州了。”陳思暉說,接下來計劃看山問海,走洛陽橋、安平橋,親睹九日山祈風石刻。“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西安是我老家,已經看夠了;這回來泉州,我要好好看看。”他說。
世遺泉州的美,天天與之“打交道”的導游更能感受。“泉州是一座需要通過講解才能了解的城市。”古城導游丘山這么告訴記者。
這幾天,丘山為上海稻草人旅行社的旅游團講解。她說,團里的20多名成員來自五湖四海,以“90后”為主,“他們慕名而來,不僅來打卡,更想了解泉州底蘊深厚的傳統文化。”在丘山的帶領和深入淺出的講解下,他們沉浸式體驗了南音、木偶,之后大為驚嘆,“許多景區(qū)只是表演,你們這里不是景區(qū),是生活,非遺文化就是你們的尋常生活,更讓我驚訝的是非遺項目還進校園,從小傳承,讓人敬佩!”團員董先生禁不住豎起大拇指。團員楊先生也隨聲附和:“我到過國內外許多城市旅游,也算得上旅游達人,深入了解泉州后深深著迷,‘半城煙火半成仙’的千年古城,讓人來了不想走!”。
同樣的真摯熱愛,這幾年丘山見過不少,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來自蘇州的兩名游客,他們原計劃游完開元寺就返程,結果聽完3小時的講解還不過癮,直接退掉當天下午的動車票,又在泉州多待了兩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