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4月3日電(記者陳弘毅)臨近清明,福建長汀縣汀州鎮(zhèn)紀委利用《告群眾的一封信》等方式入戶宣傳:由社區(qū)購買菊花給居民鮮花祭祖,代替以往的鞭炮紙錢祭奠。
“以前辦白事少則一周,多則半個月,既浪費又不嚴肅。”長汀縣三洲村紅白理事會會長戴芳文說。
長汀是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按照傳統(tǒng)民俗,客家人十分重視喪葬,講究排場。
“以前,只要村里有喪葬,當(dāng)事人家要殺好幾頭豬,擺幾十桌酒席,吊喪期間要不間斷地安排人陪夜、祭拜等,為擇‘吉日’花費時間少則五六天,多則十天半個月,幾乎天天都是吃流水席。農(nóng)村不少家庭條件一般,一場喪禮下來幾乎掏空了家底。”戴芳文說。
“通過制定村規(guī)民約、宣傳教育等方式,通過黨員帶頭,引導(dǎo)群眾移風(fēng)易俗,樹立文明新風(fēng)。”長汀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jiān)委主任郭育堅告訴記者,針對長汀黨員干部和群眾“拖辦喪事”“請客鋪張”“攀比浪費”等陋習(xí),長汀開展移風(fēng)易俗專項整治。
“凡是喪事,除至親者外,其余同族致祭時只需蠟燭一對,不必送禮,主事家也不備酒席。”這是去年三洲村村民大會上立下的村規(guī)民約。村兩委班子成員帶頭做起,很快就剎住了大辦白事送禮的陋習(xí)。
如今,在長汀,簡樸而不失肅穆的喪葬、祭奠方式正在取代以往的“大操大辦”。
原文鏈接:http://www.fj.xinhuanet.com/kfj/2018-04/03/c_1122634095.htm
原文標題:福建長?。簶?ldquo;簡樸清明”新風(fē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