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7月25日訊 (導(dǎo)報記者 李貴榮)“鐘老師,今年有上清華、北大的嗎?”今年高考成績放榜,朋友這樣問龍巖武平一中的鐘曉斌。“沒有哦!”鐘曉斌的語氣里,透露出些許無奈。
05年,一部紀錄片《高三》讓武平的高考教育,呈現(xiàn)在全國觀眾面前;09年,武平出了文理科狀元,武平一中的名聲更是遠揚。鐘曉斌說,在很多人眼里,沒有清華、北大,就意味著考砸了,而且每年都會有人以此來衡量武平高考。
這幾年間,武平?jīng)]有再續(xù)佳績,甚至有些年連一個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沒有。為此,武平民間流傳出“武平高考一年比一年差,武平教育在滑坡。”對此,導(dǎo)報記者專訪了在武平一中耕耘了20年的高級老師鐘曉斌。

鐘曉斌老師
導(dǎo)報記者:為何會讓老百姓認為,武平考成一年比一年差的感覺?
鐘曉斌:09年的成績,確實是武平高考的“高峰”。而正是這座“高峰”,讓后來者,倍感壓力。如果還是用這樣的眼光來衡量每年的高考,當然會造成一種“一年不如一年”的假象。
導(dǎo)報記者:為何這幾年武平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少了?
鐘曉斌:這些名校一年招生的名額就那么幾個。而學生外流太厲害,成績好的學生,都跑去城市、沿海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但老師還是勤勤懇懇,讓留下的學生,一步步打基礎(chǔ),奮起直追。這幾年,成績都在進步。
導(dǎo)報記者:對家長有什么建議?
鐘曉斌:目前,高考是我國一個公平的機制。武平作為一個山區(qū)縣,這里的很多孩子都是通過高考這一平臺,走向外界。
 這幾年,家長對孩子教育更加重視,但還是有缺陷。教育并不是把孩子送到學校就了事,而是家長還要多跟孩子溝通,多和老師交流,共同教育孩子成長。

鐘曉斌帶領(lǐng)的班級
 1:今年成績并不差,創(chuàng)下了歷史最好的班級
鐘曉斌是數(shù)學老師,1997年進入武平一中工作。08年,他開始擔任高三畢“實驗班”的教學工作。
今年,鐘曉斌是武平一中高三(11)班的班主任,這個班匯集了武平的所謂理科“尖子生”。成績放榜,這個班所有同學分數(shù)都超一本20分以上。
41名同學,985工程大學上線率達30%,211上線率達73%,本一上線率100%。在鐘曉斌看來,取這個成績,很不錯了。
今年的這個成績,同時也是在武平創(chuàng)下了一個好的記錄。自學校06年開辦“實驗班”(匯集‘尖子生’)以來,武平第一個本一上線率達100%班級。
 2:武平高考成績,其實每年都有所進步
今年,高考成績放榜后,各個學校都陸續(xù)發(fā)出成績“匯報”。武平一中也不例外。導(dǎo)報記者看到,今年武平一中高三報考人數(shù)為883人,其中文科210人,理科673人。
文科:上本一控制線人數(shù)40人,上線率為19.05%,比2016年提高11.47%,上本二控制線人數(shù)182人,上線率為86.67%,比2016年提高19.85%。理科:上本一控制線人數(shù)280人,上線率為41.60%,比2016年提高5.3%,上本二控制線人數(shù)有596人,上線率為88.56%,比2016年提高4.74%。
一名關(guān)心武平高考的老同志說,今年武平又沒有清華、北大!但鐘曉斌卻認為,這樣的解讀,并不是很恰當。他說,他是教數(shù)學的,不能單單盯著某個指標,而是要從整體去比較。通過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比較,武平的高考成績,其實,每年都在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