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5月31日訊 據(jù)閩西新聞網報道,5月28日,“端午”前夕,在這百花競放、生機勃發(fā)的美好季節(jié),長汀縣首屆馬羅梯田農耕文化旅游節(jié)在童坊鎮(zhèn)馬羅村舉辦。
童坊鎮(zhèn)以“先有廣福院,后有汀州府”享譽八閩,這里風光秀麗,人文底蘊深厚,民間剪紙藝術、鬧春田、走古事、刻紙龍燈等歷史悠久,特別是千米高山上的馬羅村幾千畝層層疊疊的梯田開墾于唐宋,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最初由居住于此的客家先民在此高山陡坡、亂石叢生的地方開山造田,用血汗和生命開墾出雄偉壯觀的梯田,規(guī)模氣勢恢宏 ,享有“大地的雕刻”美譽。近年來,童坊鎮(zhèn)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實施,鎮(zhèn)人大主席團積極推進,傾力傳承弘揚物農耕文化,并依托龍藏寨、廣福院、龍峽岬、虎崠玉屏亭古驛道等原生態(tài)旅游景點,與美麗彭坊連成一片,打造出了一條以馬羅梯田為主的旅游觀光帶。
首屆馬羅梯田農耕文化旅游節(jié)分為農耕體驗區(qū)、農副產品美食區(qū)、農耕文化展示區(qū)三大活動板塊,內容豐富,亮點紛呈,高潮迭起。
上午10時,來自縣內外的2000余名游客觀看《馬羅之約》等農耕文化節(jié)目,欣賞穿著漢服的小學生現(xiàn)場寫作農耕詩詞。隨后開始了“我的梯田我做主”撒歡活動。在層疊的梯田里,游客開啟農耕之旅,拉牛下田耕犁、耙田,領秧下田,進行拋秧插秧;有的不顧滿身泥漿,快樂地在梯田追逐抓魚,在梯田中尋找農耕記憶。而在農耕文化展示區(qū),游客們興致勃勃參觀米斗、打谷機、谷桶、風車等傳統(tǒng)農具;在農副產品美食區(qū),童坊米粉、梯田大米、黃坊蜂蜜、玫瑰茄、金線蓮等琳瑯滿目。此外,還組織自行車會員騎游馬羅,我是馬羅代言人,行走古驛道,馬羅我想對你說等活動,有的還開著房車在馬羅住宿,游客盡情感受童坊馬羅魅力、生態(tài)農耕之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