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4月9日訊(記者 李立宇 通訊員 陳耀軍)4月7日上午,國網廈門供電公司停車棚內竄起一團火焰,警報驟然響起,濃煙還沒散開,頂棚的自動滅火裝置已自動開啟,不到半分鐘就把火苗徹底澆滅,這是該公司開展電動自行車消防實戰(zhàn)演練的一幕。此次演練由廈門市思明區(qū)消防救援局指導,分為“電動自行車充電過程著火”和“非充電區(qū)車輛自燃”兩個環(huán)節(jié)。
“以前車棚著火要等人發(fā)現再滅火,現在溫度一超標,滅火系統就自主啟動了。”廈門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指著車棚頂部的智能滅火系統溫度感應器介紹。為確保應急場景全覆蓋,演練還模擬智能系統故障情節(jié),故意切斷自動滅火功能后,監(jiān)控室大屏幕立刻彈出警報,技術人員一鍵啟動備用裝置,45秒內就控制住了火勢。
在“非充電區(qū)車輛自燃”演練環(huán)節(jié),工作人員展示了“滅火快三步”一一30秒拉好隔離帶、泡沫滅火器精準噴射、防火毯封堵周邊易燃物。消防志愿者還引導群眾逆風向撤離,全過程高效有序。
據悉,智能滅火系統采用智能分區(qū)防控技術,通過泡沫滅火劑實現及時快速分區(qū)定向撲救,并對所有在充的電動自行車進行斷電處理、聲光告警燈同步提示現場附近的人。同時,其智慧互聯功能可實時對接消防監(jiān)管部門的智能管理系統,為應急處置爭取寶貴時間。
此次演練不僅是應急能力的“壓力測試”,更是安全管理體系的全面升級。近期,廈門供電公司全面開展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以“精益化、專業(yè)化”的安全管理理念,對人員疏散、設備操作、火源管理進行標準化規(guī)范,將安全管控從“事后處置”轉向“事前預防”,為企業(yè)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服務城市安全發(fā)展提供長效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