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0月18日訊(記者 李立宇 通訊員 陳瑪玲)9月25日,在位于福建省廈門海滄區(qū)新陽街道第一農場的棠潮園藝暨班納利中國育種中心溫室大棚里,自動灑水機在軌道上來回穿梭,工人正有條不紊地搬運移栽種苗,開展水肥管理等養(yǎng)護。“電表箱、線路全部檢查過了,你們可以放心用。”當天,國網廈門供電公司員工謝春生、王穎來到育種中心,查看大棚內部線路和電氣設備運行情況,保障育種中心可靠用電。
該育種中心是世界頂級花卉育種公司——德國班納利種子公司在全球布局的第四個育種基地。近年來,海滄區(qū)實施“龍頭企業(yè)+基地+農戶”運營模式,推動育苗、種植、研發(fā)、加工、銷售全產業(yè)鏈發(fā)展。2021年4月,海滄區(qū)政府通過招商引資項目,成功引來德國班納利種子公司中國育種中心加入棠潮園藝科技(廈門)有限公司,開始建設占地約15.9萬平方米的育種中心。
育種中心建設項目于2021年啟動建設,主要開展長春花、石竹、秋海棠等花卉的育種,培育適宜本土生長、市場認可度高的花卉新品種。“項目建設之初,供電公司就給予了大力支持。”育種中心工程部負責人陳四民說。
2021年5月,廈門供電公司主動對接,結合項目遠期規(guī)劃及建設用電需求,勘查周邊10千伏配網,科學制訂供電方案。項目建設期間,該公司協(xié)助育種中心新增臺容量分別為800千伏安和1250千伏安的專用變壓器;增設電纜通道,敷設10千伏電纜200多米,就近搭接電源點,滿足了育種中心建設用電需求。項目建成后,廈門供電公司一周內就完成電力工程竣工驗收及送電。
“傳統(tǒng)種植模式下,溫控、澆水、通風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安排一名工人工作。有了電氣化設備,我們僅需一名技術人員就能遠程操控大棚自動灌溉、精準施肥、生長調控等智能系統(tǒng),實現科學種植、精準管理。”陳四民介紹。目前,育種中心溫室大棚面積已達1.8萬平方米。
2023年5月25日,育種中心引進一批高科技灌溉設備,導致用電量大增。了解這一情況后,廈門供電公司快速響應,派員工上門服務,指導陳四民應用“網上國網”APP提交了630千伏安專用變壓器的報裝申請。同年6月10日,該公司為育種中心接通電源。
為保障育種中心生產用電更可靠,廈門供電公司海滄供電所與育種中心開展“政企聯(lián)創(chuàng)”活動,安排供電員工加入育種中心管理微信群,還定期上門走訪了解育種中心用電需求,指導種植戶安全用電,義務開展用電隱患排查。“即便是內部線路故障,我在群里發(fā)一個求助信息,十幾分鐘就有供電人員上門處理。”陳四民說。
今年8月9日,謝春生在育種中心管理微信群看到陳四民發(fā)出的信息,說育種中心南側電氣化大棚的巨型排風扇停止運轉了。謝春生和同事立即上門,處理了空氣開關過負荷損壞導致表后線路燒毀的故障,及時恢復大棚正常用電。
得益于精心運營和可靠電力保障,2023年,育種中心年可培育優(yōu)質種苗2000萬株、精品盆花80多萬盆,總產值約1600萬元,為周邊40戶農戶提供了就業(yè)崗位,就業(yè)人員人均年收入約1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