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這個估價僅5000余元(800美元-1200美元)的瓷器,在七位場上和電話委托者的競拍中,一路飆升至1600萬美元,加上傭金后折合人民幣約1.2億成交。在拍賣前,這一瓷器原本被蘇富比專家鑒定為民國所仿,因此蘇富比方面謹慎地標明是“類屬民國”。對于這一拍賣結(jié)果,蘇富比官方稱,盡管專家鑒定可能為民國所仿,但此后這一瓷瓶的年代引起了爭議。很顯然,許多藏家都認為年代應(yīng)該更早,屬于清代。而買家的身份,蘇富比方面表示不方便透露。
昨日,記者采訪著名瓷器收藏家馬未都,馬未都稱從圖片上判斷該瓷瓶應(yīng)屬于清乾隆時期,全稱為霽藍描金開光粉彩花鳥暗刻松石綠釉如意雙耳尊,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都有相類似的官窯作品。
這一發(fā)生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的一幕,再次在西方市場上演了中國藝術(shù)品拍賣的奇跡。馬未都稱,此次紐約蘇富比拍賣這一件瓷器的現(xiàn)場,是“中國人英勇奮戰(zhàn),全體買家都以撿漏兒的心態(tài)奔赴戰(zhàn)場。撿漏兒于是成了堵漏兒,堵漏兒于是成了壯舉,因此震驚世界”。
■ 收藏家分析
新財富藏家讓價格暴漲
馬未都表示,清乾隆瓷器此前瘋狂火爆的背后也有其藝術(shù)價值的支撐,因為乾隆官窯具有盛世氣象,符合大眾審美,外行也能欣賞。不過對于這種億元天價,馬未都稱,新入場的藏家判定標準不是理智與否,對他們來說房子都可以漲得那么高,自然作為稀有的藝術(shù)品來說暴漲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