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lián)社報道,當地時間6月29日,德國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初步數據顯示,德國物價的上漲趨勢在6月有所放緩,德國6月通脹率同比上漲7.6%,略低于5月的7.9%。
報道稱,德國6月通脹率較上月略有下降,部分原因是新的補貼措施幫助控制了汽油和公共交通的價格。6月初,德國暫時降低了柴油和汽油的稅率,并推出了一種非常便宜的車票,允許人們以每月9歐元的價格使用當地區(qū)域所有公共交通工具。這些措施將持續(xù)三個月。
自烏克蘭危機開始以來,能源價格明顯節(jié)節(jié)攀升,推高德國通脹率。根據德國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的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6月德國能源價格上漲了38%,食品價格也同比上漲12.7%。
經濟學家并不認為6月份略微溫和的通脹率是一個轉折點。德國商業(yè)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約爾格·克萊默表示,出人意料的下降并不能說明一切。“因為在6月份,燃油折扣和9歐元月票等特殊因素本身就將通脹率降低了近四分之三個百分點,因此產生了影響。”克萊默預測,隨著這些緩解措施在9月份結束,通脹可能會再次上升。“由于德國公司沒有將大幅增加的材料成本完全轉嫁給消費者,因此情況可能會更糟。”
凱投宏觀歐洲經濟學家杰西卡·海因茲在一份報告中稱,德國6月通脹率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暫時性因素,不會改變歐洲央行需要迅速加息的共識。根據德國德卡銀行的一項調查,消費者認為價格的上漲比官方通脹統(tǒng)計數據顯示的要強烈得多。德卡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烏爾里希·卡特表示,德國的消費者信心急劇下降,許多家庭已經不得不依靠儲蓄來維持生計,儲蓄率正在下降,通脹有可能影響所有經濟部門。
與此同時,德國市場研究機構捷孚凱6月28日發(fā)布的報告顯示,7月德國消費者信心先行指數為負27.4點,環(huán)比下降1.2點,創(chuàng)1991年以來最低值。報告說,反映德國消費者信心的經濟前景、收入預期和購買傾向三項指標均環(huán)比下降,其中收入預期指標環(huán)比下降9.8點,是2002年12月以來最低值。
捷孚凱的分析師羅爾夫·比爾克勒在一份聲明中說,供應鏈中斷導致能源和食品價格暴漲,令消費景氣狀況變得更加糟糕;高通脹正嚴重影響消費者情緒,讓消費者信心進入下行通道。 (記者:秦天弘 來源: 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