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一篇專欄文章此前受到關注。文章竟然說,中國經濟面臨5個災難,比如地方政府被債務困擾、超級富豪開始“輸出”資本、中國人改變生活方式的要求引發(fā)通脹等,還說這些將會影響到美國。對此,中國經濟網評論員林耘在《我財經》節(jié)目中指出,“這五個災難講得有點太夸大其詞了,危言聳聽了。”
林耘說,“對于外媒說的這些情況,有些地方是有好轉的,比如債務問題,我們看到三月到六月房地產去庫存之后,地方政府的壓力是有所降低的,因為去庫存后有新的資金來源,另外央行連續(xù)兩次降息,從負債的角度來講,也已經是有所緩解,這是一系列政策給地方政府一個調整的余地?!?
“對于資本外流,這個是時不時出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資本也有流入,應該是一個雙向的,比如我們現在QFII的額度在增加。從目前來看,我們確實有必要稍稍擔心一下資本外流的問題,因為資本是獨立的,當中國經濟遇到困難或者經濟增速減緩的時候,投資回報比較低的時候,出現資本流出都是正常的現象,當然這里面也可能有些資本是不干凈的?!?
“所以,前進當中都是會出現一些困難,出現類似的一些問題,外國人從他們的角度看,肯定會不斷提出問題,但我們作為‘圍城’里面的人來講,我覺得是可以坦然一點,很多東西就是發(fā)展當中的問題。這次中國經濟極有可能面臨30多年來第一次大型轉型,應該說難度很大,所以慢一點我覺得是不要緊的。”
以下是本條新聞的播報內容:
【播報】最后,來看榜單第五位的新聞。
本輪逆回購操作自6月26號啟動以來,已經史無前例地持續(xù)了四周之久;并且在本周,除了周二實施了200億元7天期逆回購之外,央行昨天又一次在公開市場進行了8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加上此前三周,本輪逆回購規(guī)模已經高達4千7百30億元,接近5千億,為公開市場操作歷史上力度最強的一次?!?nbsp;
這一舉動似乎削弱了降準的預期,降準的“靴子”一直遲遲沒有落地。中金公司近日發(fā)布的研究報告認為,央行的“矜持”與6月份信貸投放量較大以及外匯占款增量恢復有關。的確,根據央行昨天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6月末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59.64萬億元,同比增長16%。但《路透中文網》的文章指出,目前逆回購操作“輸血”恐怕僅能解燃眉之急,資金重返寬裕仍需央行降準“放水”?!?nbsp;
【點評】林耘
【追問】說到宏觀層面,華爾街日報一篇專欄文章今天也受到關注。文章竟然說,中國經濟面臨5個災難,比如地方政府被債務困擾、超級富豪開始“輸出”資本、中國人改變生活方式的要求引發(fā)通脹等等,還說這些將會影響到美國。您說這種說法有些危言聳聽了吧?
人人在參與,成就“我財經”。大家好,我是陳亮,首先來看由網民點擊量生成的“財經今榜”。1、【導視】國土部和住建部聯(lián)合下發(fā)緊急通知,要求堅決防止房價反彈。稍后請評論員林耘帶來解讀。
【播報】綜合十大財經網站,“財經今榜”第二到五位的新聞是:
2、【導視】上海國資證券化步伐加快,《證券日報》指出三大系股票可能出現漲停王。
3、【導視】港臺集團連關珠三角的5家鞋廠,有媒體提出,“廉價代工”的模式是否已經走到盡頭。
4、【導視】92個部門公布了“三公”費用,其中國稅總局去年公車消費達到13億元,位居榜首。
5、【導視】央行連續(xù)四周逆回購接近5千億元,降準“靴子”一直遲遲沒有落地。
【播報】首先,來看財經今榜的頭條新聞。
是和房價相關的消息,相關報道登上了多家財經網站的點擊排行榜。我們詳細看一下。國土資源部昨天召開視頻會議,就國土部、住建部聯(lián)合下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嚴格房地產用地管理、鞏固房地產市場調控成果的緊急通知》進行部署,要求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不放松,密切配合做好各項工作,不斷鞏固調控成果,堅決防止房價反彈?! ?
此前,《FT中文網》的一篇文章就寫到,中國房價在6月份的反彈導致了各方的擔憂。北京中原市場研究部總監(jiān)張大偉也指出,本輪調控從開始執(zhí)行到現在,一直存在中央對樓市調控堅決執(zhí)行與一些地方政府對調控微調的博弈。雖然中央多次重申調控力度,但是部分地方政府的微調依然頻繁出現。
【點評】林耘
【播報】繼續(xù)來看財經今榜第二位的新聞。
21只上海本地股昨天的漲停,今天繼續(xù)引發(fā)關注。《證券日報》援引分析人士的話指出,上海國資委7月18日“加快證券化步伐”的表態(tài),激發(fā)了外界對上海國資股并購整合的想象空間,據了解,今年上海國資證券化的目標是地方經營性國資證券化率由34.7%提高到38%。初步計算,證券化額度將超過230億元。 文章指出,上海國資旗下的紡織系、水產系、外貿系以及區(qū)縣地方國資背景的上市公司都值得投資者關注。有私募人士還明確表示,目前來看,漲停王很可能就產生在紡織系中?! ?
【點評】林耘
(那您覺得上海本地股的這種行情能維持多久?會不會是弱市中的一種短期的題材炒作?)
【追問】說到股市方面的消息,昨天我們關注了新東方的股價大跌。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昨天也做出了回應,他說最近兩天股價下跌并非是經營問題,并表示將配合接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調查。那么您又是怎么看這件事的?另外對于在美國上市的眾多中國公司,您有什么建議?
【播報】繼續(xù)來看今天財經今榜第三位的新聞。
珠三角“廉價代工”的模式是否已經走到盡頭?《每日經濟新聞》的這一問,成為了今天的一個討論焦點。根據報道,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曾經為多個全球知名體育品牌代工的港臺集團,業(yè)績開始走下坡路,連續(xù)關閉了珠三角的5家鞋廠。港臺集團的通告顯示,生產成本近年持續(xù)上升,但客戶在產品價格上卻不能相應上調,導致工廠生產經營發(fā)生嚴重困難,并且在可見的將來,惡劣的經營環(huán)境將無法改善?! ?
報道說,有公開資料顯示,無論是電子還是玩具,服裝還是制鞋,2008年以來,外資企業(yè)大量撤離珠三角的報道已經屢見不鮮,這種“廉價代工”的模式有可能已經走到末路?! ?
【點評】林耘
【追問】另外,還有媒體報道說,阿迪達斯中國總部表示,將在10月關閉蘇州的生產基地,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制造”直面成本考驗,還有新興經濟體的“擠”和歐美發(fā)達經濟體“壓”的雙重作用。那您覺得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種雙重壓力,升級轉型之路該如何走下去?
【播報】好,我們稍作休息,廣告之后馬上回來。
【播報】繼續(xù)來看財經今榜第四位的新聞。
三公經費一直是大家熱議一個話題,昨天,92個中央部門公布了相關情況,讓“中央部門曬三公”立刻就在今天成為了一個搜索熱詞。而國稅總局更是備受關注,因為在2011年,國稅總局“三公經費”中占大頭的是公車消費,達到了13億元,相對于其他中央部門,國稅總局堪稱位居榜首。
而對于92個部門曬出的三公費用,有些專家認為,這些數據在公開時應該更加詳細,有總體數據,還要有數據得出的過程?! ?
【點評】林耘
【播報】最后,來看榜單第五位的新聞。
本輪逆回購操作自6月26號啟動以來,已經史無前例地持續(xù)了四周之久;并且在本周,除了周二實施了200億元7天期逆回購之外,央行昨天又一次在公開市場進行了8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加上此前三周,本輪逆回購規(guī)模已經高達4千7百30億元,接近5千億,為公開市場操作歷史上力度最強的一次?! ?
這一舉動似乎削弱了降準的預期,降準的“靴子”一直遲遲沒有落地。中金公司近日發(fā)布的研究報告認為,央行的“矜持”與6月份信貸投放量較大以及外匯占款增量恢復有關。的確,根據央行昨天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6月末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59.64萬億元,同比增長16%。但《路透中文網》的文章指出,目前逆回購操作“輸血”恐怕僅能解燃眉之急,資金重返寬裕仍需央行降準“放水”。
【點評】林耘
【追問】說到宏觀層面,華爾街日報一篇專欄文章今天也受到關注。文章竟然說,中國經濟面臨5個災難,比如地方政府被債務困擾、超級富豪開始“輸出”資本、中國人改變生活方式的要求引發(fā)通脹等等,還說這些將會影響到美國。您說這種說法有些危言聳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