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元素的自然放射衰變能夠使它發(fā)散出長達一個世紀的穩(wěn)定熱量。
美國,心臟病的死亡率排名第一,而目前,為了取代病變心臟,植入一個人造心臟的方案已屢見不鮮。人工心臟的能源依靠的是電池,但電池存在嚴重的缺陷。首先它們容易發(fā)熱,其次它們還需要每日充電,人工心臟的電池工作壽命只有兩年。
美國國家心臟研究所(NHI)和原子能委員會(AEC)十多年來一直在嘗試設計一顆核能心臟,日前,他們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核能人造心臟離臨床試驗又近了一步——研究人員嘗試用钚238(一種放射性元素)來為人造心臟提供能量,這種元素的自然放射衰變能夠使它發(fā)散出長達一個世紀的穩(wěn)定熱量,從而推動血液在人體中流動。
但要真正將核能人造心臟移植到人體中,還需要設計出不被人體排斥的機械泵,并結合一種安全有效的裝置來將熱量轉換成能量。如何控制對人體的輻射影響,也是這項研究的重要突破點。(來源:大洋網(wǎng)-廣州日報,原標題:放射性元素做電池 人造心臟能量能用一世紀,原網(wǎng)址:http://tech.sina.com.cn/d/f/2016-06-11/doc-ifxszfak3529635.shtml?cre=techpc&mod=inf&loc=1&r=2&doct=0&rfunc=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