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立體生動的剪紙作品再現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感人瞬間,昌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郝憲義和老伴李金花宅家的日子充實而有意義。一個多月來,他們共同創(chuàng)作了“抗擊疫情、眾志成城”系列剪紙作品,以實際行動致敬一線抗疫工作者,傳遞堅定的信心和決心。
每每看到醫(yī)務人員逆境前行,為患者帶去希望;基層工作者日夜堅守,為居民守護健康的新聞時,郝憲義和老伴就非常感動,同時萌生了創(chuàng)作剪紙作品的念頭。
昌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郝憲義說:“每天新聞里有這個節(jié)目,我就把新聞里的畫面用手機拍下來,一些重點的我就把它畫下來作為剪紙來反映。因為他們感動了我,感動了我們老伴,我們把這個畫創(chuàng)作出來了,來表達對這些白衣戰(zhàn)士的敬意。”
為了盡快創(chuàng)作出作品,老兩口廢寢忘食,分工協作,投入了大量心力和熱情。
郝憲義老伴李金花說:“他畫出來我就剪,兩個人在房子里有時候也是工作做得挺晚的,有時候12點了還沒有睡覺。剪出來,還要看到哪個地方好,哪個地方不好,還要改進,還要研究。”
就這樣,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郝憲義和老伴先后創(chuàng)作出了十多幅剪紙作品。其中既有表現白衣戰(zhàn)士奮不顧身守護生命的,比如《給重癥患者插管搶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也有反映普通群眾萬眾一心嚴防嚴控的,比如《小區(qū)里的廣播員》、《母子宅家抗擊疫情》等等。
昌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郝憲義說:“我們年歲大了,做不出其他的一些事來,就用我們的剪紙藝術的手藝來表達,把它創(chuàng)作出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郝憲義老人告訴記者,自己雖然已經81歲了,但仍壯心不已,還想著要為抗擊疫情多做點事。希望這次疫情之后,能有更多的人看到這些作品,了解剪紙藝術。
北京南路街道光明社區(qū)宣傳干事晏崧銘說:“兩位老人年齡都這么大了也是為國家、為抗擊疫情加加油、出出力。在以后我們社區(qū)開展的各種活動的時候,也會把這個郝老師和他老伴的剪紙拿出來,做一下宣傳,想讓更多的人記住這個剪紙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昌吉市融媒體中心 張樓 光明社區(qū) 晏崧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