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昱丞
隨著2023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臨近,中炬高新各方角力加劇,暗流涌動。
7月20日,中炬高新第二大股東、寶能系旗下公司中山潤田在寶能集團官網發(fā)表聲明稱,中炬高新實際控制人、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7月19日到中炬高新總部調研生產經營情況被拒之門外,兩方僵持十余分鐘仍未予以放行,導致調研工作被迫擱置。
當日晚間,中炬高新在官網發(fā)布聲明回應稱,公司安保人員未對姚振華一行予以放行主要是出于安全的考慮,目前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一切正常。
姚振華吃“閉門羹”
根據中山潤田發(fā)表的聲明,姚振華得知中炬高新日常管理工作出現重大紕漏的相關情況后,擔憂上市公司的生產安全及食品安全問題,驅車從深圳趕往中山中炬高新總部,調研生產經營情況,7月19日18時左右抵達中炬高新總部廠區(qū)大門時,被保安拒絕進入。
據介紹,姚振華明確告知對方:“我是中炬高新公司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來查看工廠的安全生產和經營管理,請立即開門。”但兩名保安以要請示上級領導為由,拒不開門放行,兩方僵持十余分鐘,本次調研工作被迫擱置。
中山潤田就此對中炬高新有關股東提出一系列指控,7月20日晚間,中炬高新在官網發(fā)表聲明否認中山潤田指控。聲明顯示,7月19日傍晚7:06,有三輛非公司車輛駛至中炬高新中山廠區(qū)1號門汽車通道閘機前,并要求進入廠區(qū)。經安保人員核實相關情況,來訪人員并未預約,也未出示相關身份證明,且現場安保值班人員并未收到公司高管(含董事會新任命的三名高管)提出將有訪客進入廠區(qū)的指示。
中炬高新表示:“考慮到此時距離公司正常下班時間已超過1.5小時,且當時廠區(qū)辦公大樓因供電系統(tǒng)故障,正處于搶修當中,所有工作人員均已下班離開廠區(qū)。為確保公司安全,慎重起見安保人員并未予以放行并禮貌地請對方直接與公司管理人員聯系。”
7月21日,中炬高新證券部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姚振華沒有進入廠區(qū)主要是登記的原因,安保人員按正規(guī)手續(xù)去核查,并沒有說不讓進,核實登記好還是可以進的。截至今天,姚振華并沒有要求再次進入。”
記者致電“寶火之爭”的另一大主角、中炬高新第一大股東火炬集團,詢問其當前對中炬高新的控制程度,相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暫時不方便發(fā)表意見評論。”
高管大換血
而除了就姚振華未能進入中炬高新總部一事發(fā)聲,中山潤田還“炮轟”新任高管未能辦理入職手續(xù)。根據中山潤田聲明,中炬高新新任總經理鄧祖明,新任副總經理孔令云、秦君雪獲得任命超過兩天后,仍未能辦理入職手續(xù)。
在中炬高新7月17日召開的董事會上,中炬高新9名董事以6票同意、3票反對的投票比例通過了聘任鄧祖明為總經理,孔令云、秦君雪為副總經理的決定。此三人均具有寶能系背景,目前在寶能系任職。
中炬高新現董事會有9名董事,其中6名非獨立董事,3名獨立董事。6名非獨立董事中,寶能系占據4席,火炬集團方面有2席。對上述提名投出反對票的,包括火炬集團系董事余健華、萬鶴群以及獨立董事甘耀仁。
除此以外,中炬高新原副總經理兼財務負責人張弼弘在7月17日董事會上被免去職務。原總經理李翠旭、原董秘鄒衛(wèi)東分別于7月17日、7月18日辭職。6月6日,中炬高新原副總經理張衛(wèi)華、朱洪濱辭職,此前二人因涉嫌嚴重違法,被留置調查。
目前,中炬高新的控制權之爭走到關鍵時刻。往前回溯,寶能系2015年開始增持中炬高新,2019年3月份對中炬高新實施實際控制,持股比例最高達到25%,但隨著寶能系流動性危機的爆發(fā),其持股比例因被動減持不斷下降,目前低于10%。而原第二大股東火炬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自2022年起不斷增持,目前持股比例超過19%,成功超越寶能系位列第一大股東,并對寶能系的實控地位發(fā)起挑戰(zhàn)。
中炬高新將于7月24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火炬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提交的關于罷免4位現任董事的議案,被提議罷免的4位董事均屬寶能系。而若失去對董事會的主導權,寶能系將不再實際控制中炬高新。如果火炬集團入主中炬高新,不排除寶能系剛換上的管理層再次發(fā)生變化。
有接近寶能系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寶能系之所以在臨時股東大會之前對高管進行“換血”,是想抓住最后的時間窗口做一些動作。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7月21日,寶能集團目前有79條被執(zhí)行人信息,被執(zhí)行總金額達到417.49億元。同時,該公司存在114條限制消費令、28條失信被執(zhí)行人信息。
“目前,公司控股股東沒有變化,仍然是中山潤田。如果有變化將進行公告。”中炬高新證券部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