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王鐸
□崔恒清
上海有一批幼兒園“牛娃”簡歷:會畫心肺循環(huán)、神經傳遞;18個月熟背《弟子規(guī)》,三歲會潛水;懂得核反應堆、堿基配對、微積分以及RNA轉錄,平時喜歡的游戲是編程……
為了在競爭民辦小學名校時占得先機,家長煞費苦心,讓網民“大開眼界”,許多人更直呼“愛因斯坦在世都會自嘆不如”。(6月3日參考消息)
又是一年“幼升小”招生季,上海每年啼笑皆非的“牛娃簡歷”如期而至。
在全面推行均衡教育的當下,當然只有私立學校的招生才會如此。但這背后,仍舊折射出整個教育生態(tài)的急躁和功利,如果不是過于看重以后的中考、高考或者教育的其他功利,誰會看重四五歲小孩懂不懂得反應堆、知不知道微積分?
其實,對入學前兒童而言,玩耍是最好教育。那些在入學以及日后升學用得上的所謂“本領”,是家長強加到孩子頭上,難免有拔苗助長之嫌。
私立學校確實難以由有關部門直接干預,但也不能聽任其攪亂教育這盤大棋。這不僅需要自律,還要加以引導,更要有監(jiān)管之手干預。無論如何,也不要讓這種現(xiàn)象形成風氣,讓一頂頂過大過重的“牛娃”帽,壓彎孩子的腰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