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南
廈門一女子邊接騙子電話邊匯款,幸虧鷺江派出所民警及時出擊制止。(1月13日《海峽導報》)
類似場景在報紙上已出現(xiàn)過很多次了。及時出擊制止并讓事主免受損失的警察當然值得點贊。
不過,一個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是,騙子在和事主取得聯(lián)系,覺得事主容易上當后,往往對事主進行不中斷的通話,也要求事主不要掛斷電話。騙子的這一要求,明顯是刻意的。
這樣一來,也就讓受騙者沒有冷靜思考或與親友商量的余地。而且,即使反詐騙中心發(fā)現(xiàn)事主被詐騙,也無法中止其通話,無法中止騙子對被騙者的操縱。而像新聞中這樣派警察前往處理,畢竟需要一個時間段,就可能產生某種時間差。另外,像本新聞中的這名事主,即使警察趕到,也仍然“猶豫不決,半信半疑,拒絕掛斷電話”。顯然,這種心理和狀態(tài)給騙子詐騙成功提供了可能。
筆者以為,警方不妨與通訊運營商建立聯(lián)動機制,一旦確認市民正在接聽詐騙電話,可以經過一定的渠道和程序后,由運營商暫時中斷騙子的通話服務。同時警方迅速介入,這樣一來,最起碼在時間上就從容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