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沛
今年18歲的小美(化名)是翔安文教園內一所高校的大一新生,容貌姣好的她想當模特。“機會”來了,有個“熱心人”對她說:“你很漂亮,有當網拍模特的潛質,每次薪酬能拿兩三萬元。”小美信了,一次次答應對方的要求將自己的裸照發(fā)過去。拿到裸照,“熱心人”撕下面具,讓小美拿錢來贖,否則將裸照公之于眾。(12月27日臺海網)
本身具有當模特的潛質,又想當模特,這不是不可以。如果那“熱心人”是靠譜的,當然是可喜可賀。但問題是“熱心人”來自網絡,原先素不相識,就不能不多一個心眼,而不能被當模特的想法蒙住了眼睛,被人牽著鼻子走。
小美的問題恰恰在于只有當模特的沖動,卻忽視了對網絡中突然間冒出的“熱心人”或者“貴人”需有的警惕性。她生活在大學校園里,校園里的學生被騙的事,她一定知道很多,可是到了她自己的時候,竟然一點警惕性都沒有,實在不該。
除了缺乏起碼的警惕性外,小美同學還有其他方面需要好好反省。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向你一個大姑娘要性感照片,你高高興興給了,已經不應該。當對方得寸進尺要你的露胸、露下體的照片和視頻時,你再麻木的警惕性也應該醒來了,而且如果你有基本的底線,更應該堅決拒絕才是。遺憾的是,你既缺乏警惕性,又為了當模特而連底線也出讓了,這是多么危險!
騙子可惡,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懲,但面對電話中、網絡里等等突然冒出來的“貴人”、“好事”之類,我們應有起碼的警惕性,并守住基本的底線,不然,結果多半就是被騙、被勒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