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華(安徽 專欄作家)
前幾天,廈門兩名兒童與家人走散,其中一名是美國籍小男孩。曙光救援隊全力搜尋。幸好,兩名小孩終于都回歸家人的懷抱。
這樣的互助在一些地方也許新奇,但在廈門可謂平常。從過去十幾年來看,不管是孩子與家人失散,還是老人迷路,廈門市民看見或知道后都會主動報警,或伸出手來直接幫助他們。
有件事情雖然過去兩三年,很多人應該記憶猶新。一位智障孩子在一公交車站與家人失散,焦急萬分的孩子父親蔣先生將孩子走失的信息發(fā)布到網(wǎng)上。連蔣先生都始料不及的是短短幾個小時,這條信息就在網(wǎng)上迅速發(fā)酵,并有許多人主動加入到尋找孩子的隊伍里,尋找孩子也成了廈門全城的一場接力工作。而五個小時以后,人們就將孩子找到,并送到蔣先生夫婦的身旁。
值得欣慰甚至驕傲的是,廈門的見義勇為和爭獻愛心蔚然成風。在一些地方,“扶老”是一種“充滿風險”或無人敢伸手的行為,而在這里人們看到這一情況,常常是想都不想,不僅將老人扶起來,更是親自將老人送到醫(yī)院治療。這類事例早已不勝枚舉。
而就在今年的2月份,一輛小車突然失控一頭扎進集美前場社區(qū)柿樹村的一個水塘里,四輪朝天。當時天正下雨,氣溫寒冷,但附近村民發(fā)現(xiàn),立即爭先恐后下水救人。水塘里底下是淤泥,無處借力。此時司機還在車里,村民們用雙手托著車子,一起喊號子,把車身傾斜了一點。在司機獲救后,大家把他挪到附近一家小店避雨,有村民跑回家拿來厚衣服給男子換上,還有的拿來棉被給他裹上,有的端來熱開水給他喝。
有人說現(xiàn)今人情冷漠,在一些城市里感受不到溫暖的愛心和人情味。但在廈門,人們不僅時時刻刻都能感到愛心的溫暖,一旦有人遇到危難,大家?guī)缀醵紩σ愿暗貛椭椭С?。在這里,已經(jīng)多次發(fā)生過的“愛心產(chǎn)房”故事也是最好的證明。就像去年3月,一位產(chǎn)婦在去醫(yī)院的途中,突然感覺孩子降生了,丈夫停下電動車,將妻子攙扶到街邊的草地上,夫妻倆驚慌失措。就在這時,女環(huán)衛(wèi)工、熱心路人、禾山社區(qū)工作人員、附近公司員工、醫(yī)護人員等,都趕來了。有人為了擋風送來了雨傘,有人拿來了被子,更有人幫助呼叫救護車。人們配合默契,就像對待自己的家人。
這些故事是溫馨廈門的一朵朵小花,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么多溫馨的花朵,才把廈門城市裝點得萬紫千紅,繁花似錦。也正是有了這么多好心人相互感染彼此融化,才讓廈門一年四季溫暖如春,不管大街小巷,處處彌漫著濃濃的人情味。城市的人性和愛心不僅讓廈門成為萬千打工者心中的圣地,也讓筆者在千里之外感受到了廈門的溫度。構(gòu)建文明城市需要轟轟烈烈,但同樣需要涓涓細流。廈門今天的溫暖和美麗,很大程度上,正是由這么多的涓涓細流匯聚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