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國鵬
近日,廈門鐘宅社區(qū)的鐘先生撥打?qū)鬅峋€968801反映,五緣灣道天琴灣路段,有幾個路口都有一些坑洼處,其中進出鐘宅的路口,甚至形成了一條七八米長的大溝,一下大雨就積滿水“藏起來”,存在安全隱患。
6月21日上午,工作人員反饋,這些長溝是因為前階段有施工隊施工,工程收尾沒有維修好導(dǎo)致的,已經(jīng)派人過去察看,近期就會處理好此問題。(6月22日《海峽導(dǎo)報》)
“長溝”有危險,遇到雨天還會“隱身”,讓人不能不感到擔心。導(dǎo)報記者聯(lián)系湖里區(qū)市政園林中心之后,相關(guān)工作人員已經(jīng)告訴我們“近期就會處理好此問題”,希望這里的“近期”真的很近,不要讓市民等太久。畢竟正處在雨季,“長溝”存在越久,風險越大。
當然,危險好解決,市民心中的不滿卻不是這么好消除的。城市發(fā)展過程中,難免需要施工建設(shè),對此大家沒有意見,但施工也得善始善終,別動不動就留下大小尾巴,你自己是省事兒了,可知道別人要承擔多大的不便和危險?
現(xiàn)實生活中,施工“留尾巴”一再見諸報端。我們就納悶了,為什么某些施工單位一直就是不長記性?大家都很忙,實在沒必要把精力浪費在尋找答案上,或許,市民最在意的,還是怎樣才能對此說“拜拜”。
筆者覺得,碰到“留尾巴”的,不能只是查明原因找出施工單位,督促其掃尾就完事,而應(yīng)明確其責任,明確必要的懲罰措施。
如果確有困難,短期內(nèi)不能解決,咱或許可以捏著鼻子認了。最怕的,是由于責任感的問題,或者是降低成本的考慮,對于這類行為要狠狠地打板子。要讓個別人明白,某些責任不僅躲不過去,相反還有可能會因為沒有履行而受到額外的處罰,付出更大的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