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國鵬
地里長莊稼,可為了搶車位,地里還“長”出了摩托車,“長”出了鐵鎖、鐵柱。
近日有市民反映,嘉蓮路和香秀路一帶人行道上又出現(xiàn)一些私設(shè)三角地鎖,還有商家在人行道上打入鐵環(huán),再鎖上一輛舊摩托車占位,將公共空間占為己有,不僅擋了路,還給行人帶來安全隱患。12月19日下午,導報聯(lián)系思明城管執(zhí)法人員實施“解鎖行動”。(12月20日《海峽導報》)
地里長莊稼收獲的是感恩,占道的鐵鎖、鐵柱收獲的卻是安全隱患和市民的不滿。導報和城管部門攜手,算是還了市民一個清凈,但很顯然,這僅僅是個開始。
這樣私占公共空間行為并不是第一次被曝光,管理部門更不是沒有整治過,城管部門相關(guān)負責人說了,“嘉蓮中隊一直都在整治此類違規(guī)現(xiàn)象”。不過很遺憾,某些人深諳“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游擊戰(zhàn)真諦,占道現(xiàn)象不斷反復。
可能現(xiàn)在已有悲觀者追問“這一次的療效能堅持多久”。的確,我們沒把握給出一個樂觀的答案,但不意味著這樣的行動毫無意義。
還記得那個把小魚送回大海的小男孩的故事嗎?哪怕暫時沒有能力把所有的小魚都送回大海,但被他拯救的每一條魚都會在乎他的努力,都希望他能堅持下去。讓所有占道私設(shè)的停車鎖從這個城市消失是最終目標,但在沒有辦法保證一次性解決問題之前,發(fā)現(xiàn)一個解決一個是必須堅持的態(tài)度。辦法是慢慢想出來的,每一個棘手的管理問題都需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市民并不擔心過程的漫長,卻害怕管理在困難面前的退縮。
同時,導報呼吁市民積極舉報,希望大家能扮演好千里眼和順風耳這個必不可少的角色。因為每一次集體說“不”都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場,都是一種宣傳教育,同時更是對管理者的鼓勵和力挺。當每一個占道的停車鎖在曝光之后都遭到驅(qū)逐,勝利就會離我們越來越近,無數(shù)次的彎腰之后,總會抵達成功的彼岸。我們都知道,世上無難事,最怕有心人,而管理更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