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國鵬
市民陳先生撥打?qū)鬅峋€:廈大白城站有個座椅破了個洞,有些危險,也很不好看?,F(xiàn)場可見這座椅是不銹鋼制的,上面有個20厘米長的長方形破洞,邊緣較尖銳。導報記者把情況反映給公交場站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將轉(zhuǎn)告給業(yè)務部門處理。 (8月9日《海峽導報》)
不銹鋼座椅破了一個洞,就算是運氣好傷不了人,也一定會傷了形象。雖說不至于上升到“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的地步,但臉上有灰卻遲遲沒擦也會被人笑話。所以,市民才會著急。
誠然,管理者的人手有限精力有限,要求人家任何時候都能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問題并整改顯然有些強人所難。從出現(xiàn)問題到發(fā)現(xiàn)問題再到解決問題,難免會有一個時間差,對此,市民可以理解。不過,管理可以“打盹”,但別不叫不醒,甚至習慣了讓市民上門去叫。畢竟,如果陳先生的說法屬實,“這個破洞已經(jīng)存在好長一段時間了”。
公交站的服務設(shè)施顯然不可能與天地同壽,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損壞,甚至像廈大白城站這個座椅一樣“有些危險”。那么,作為管理部門,就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定期對公交站的服務設(shè)施進行檢查。
大家可以體諒管理者的難處,可以容忍偶爾“打盹”,所以才會睜大眼睛幫他們做一個編外的“巡視員”,努力彌補管理力量的不足。因此,市民有話說并不是壞事,但一個起碼的前提是管理部門千萬不要習慣了這樣的“叫醒服務”,別讓市民一臉苦笑地成為自己的常用鬧鐘。



